朵朵每天在长大,情商也在迅速的升温,对大人的称赞、批评有了她的回应,事情发生在前天晚上,我和朵朵在床上玩积木,朵朵玩着玩着转移了注意力非要抢我戴的眼镜,朵爸在旁边看见了并加以制止,告诉朵朵“妈妈的眼睛不能拿”,但小家伙却不理会,依旧我行我素,一副不抢到眼镜不罢休的气势,”啪“的一声,一只大手打到了小手上,结果是朵朵的委屈哭泣。我记得自己说了这样的话”孩子太小她不懂得大人的要求,打孩子太过分了”,但是朵爸的观点是“教育孩子要有原则,有些事情是坚决不允许做的“,朵朵哭过之后又恢复的欢声笑语,我们的意见分歧也不了了之了,可直到现在想起这件事情我还在心里反思到底谁对谁错?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教导孩子,勉强把孩子嵌入在父母理想的模子里,最终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博文,美国心理学博士道森(Fitzhugh Dodson)所写的一本书《如何为人父母》中这样说到“用温柔的爱心、耐心和知识,来抚育出快乐聪慧的小孩”,试问这三点我有吗?我做的好吗?起码对待”朵朵抢眼睛“的这件事情上,我和朵爸都有着关键性的错误!
爱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是博大的,甚至没有边界,没有任何一种爱可替代,我和朵爸也一样,尽量给朵朵物质上、心灵上的丰富供应,时常鞭策自己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导向,使得朵朵长大后做一个善良的人、诚实的人、有爱心的人!所以爱心的供应只是路很长但不用怀疑。
耐心:朵朵虽然才仅仅十个月二十一天,但已经可以懂得很多语句,例如洗澡的时候姥姥不允许朵朵把小鸭子往嘴里放,朵朵每次都记得,放之前都用眼神去征求一下姥姥的同意。如果姥姥摇头或者说“不行”,朵朵一定不会放嘴里。但这次我和朵爸都没有耐心的和朵朵沟通,让朵朵懂得“妈妈的眼镜是不能碰的”,孩子还没理解的时候,大人的观点就强加其上,是对孩子一种漠视。维持亲子间坚强而深远的关系,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真正的想法,沟通是最好的方式。不要只是虚应故事说一句:「我瞭解你的感觉。」,应该把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为孩子的语句说出来,并且顺著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朵朵现在眼中的世界我们懂吗?孩子想拿眼镜的初衷我们懂吗?这些要慢慢懂,慢慢的去了解孩子,不是放纵而是对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知识:不到一岁,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朵爸的大手虽然是蜻蜓点水,但动机和出发点不对,希望我和朵爸能引以为戒,对体罚永远说“NO”。抚养孩子是人伦的表现,人伦不是用规则就能说清楚的,不是大人认为“NO”就是道理,大人的要求已经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所以对现在的朵朵不适用。
以上观点和各宝妈妈共勉吧,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能记住这六个字“知识、耐心、爱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