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医生,为什么我牙齿矫正需要片切?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说做了片切很容易出现蛀牙,而且片切会很痛,可不可以不片切?”
https://pic.wenwo.com/fimg/29067159078.jpg
袁医生想告诉所有想进行矫正但需要片切的小伙伴们,不需要太过担心,牙齿矫正过程中,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患者需要借助拔牙或是片切来提供足够的间隙,进行畸形牙齿的矫正。那么,片切到底是什么?在牙齿矫正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接下来袁医生给小伙伴们科普一下。
•
片切听上去有点可怕,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正畸临床上获得间隙的必要手段,通过“磨掉一点点”牙齿使牙齿变窄,腾出多余空间。当然,片切并不是切的越多越好的,一般认为,片切的量控制在牙齿釉质厚度的50%以内是安全的,具体来讲,一般而言,上前牙控制在0.3mm以内,下前牙控制在0.2mm以内,前磨牙控制在0.5mm以内,磨牙控制在0.6m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结合x片及牙齿形态等进行分析。
https://pic.wenwo.com/fimg/35715159294.jpg
当然,这种操作还是非常考验医生的操作水平的。
•
在牙齿矫正过程中,由于有些患者牙齿过于拥挤,需要拔掉或是将牙齿磨小一点,进而腾出多余的空间,来解决牙齿不齐或是突出的问题。
https://pic.wenwo.com/fimg/43724159297.jpg
当然,不拔牙、不片切也可以进行牙齿矫正的,但却存在着一定反弹的风险。因而,为了保持矫正效果的稳定性及防止牙齿矫正后出现反弹的情况,医生一般会根据您牙齿的具体情况,给出最准确的判断。
•
您的牙齿在矫正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拔牙或磨牙,需要通过片切及医生的诊断来决定,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因而大家不过太过担心。一般而言,片切的适应症主要有:牙冠形态为侧面略突、不易得蛀牙的患者、轻度拥挤者等患者。目前,只适用于牙根已经发育完成的患者。
•
片切,专业名词是“邻面去釉”,顾名思义,因为去釉的工作局限于釉质外层,这一层没有神经分布,所以一般不会引起痛感;大多数情况下,片切时会碰触龈乳头边缘,会有轻微出血;如有牙龈萎缩明显者,一般不引起出血;若该处牙龈红肿,则较易引起出血。无论与否,牙龈的自愈性较强,不用担心。
https://pic.wenwo.com/fimg/50967159300.jpg
•
一般而言,片切相比于拔牙矫正而言,其最大的优势是缩短了治疗时间、避免拔牙、减少了牙根的吸收风险、对有黑三角的朋友而言还可以增加牙齿的美观度、对于多重扭转的牙齿正确的片切能增加稳定性。
https://pic.wenwo.com/fimg/57489159302.jpg
•
由于片切只能提供较为有限的间隙,如果牙齿拥挤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其通过片切来矫正的效果就没有拔牙矫正那么明显。
温馨提示:片切是牙齿矫正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的辅助大家做好牙齿矫正。但是,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牙齿情况来进行选择,要在保持牙齿健康的前提下,尽量地让自己变得美丽,否则后悔也来不及。
如果你还有关于牙齿矫正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微博:牙齿矫正正畸袁峰,欢迎私信咨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