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中曰原创《心术》剧评娱乐 |
分类: 文娱随笔 |
文/金中曰
最近关于以医生为题材的电视剧不少,如《青年医生》,如《美丽背后》。而《青年医生》中血腥的场面太多,我想估计得吓到一批观众,如我,看着就心悸,所以不看了。而《美丽背后》却是因为一场人命案件主治医生牵扯其中,所以也揭露了医院里阴暗的一面,我只是插空地看了几集没有多大吸引力,于是,晚间空闲时又看了一遍《心术》。《心术》已经播放了不少遍,但是人们还是喜欢,感觉张嘉译、吴秀波、海清联手打造的医生形象以及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很精彩很感人。
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心术》的剧评《看《心术》说“仁”意》,是因为被剧中的仁心仁术所感动,而这次看后更有了新的认识,对刘晨曦(张嘉译饰演)患有肾衰竭的女儿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也由此对我国目前捐献遗体或者器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刘晨曦的女儿因为患了肾衰竭,必须换肾才能保命,作为医生的他,手中曾经抢救了无数个孩子的生命,却对自己女儿的病却很无奈,因为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肾源,只能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面对着死亡可能性而苦恼。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与他的女儿条件相符的一个男孩,那个男孩子不慎因为摔地而摔坏了脑子后,脑充血死亡,在男孩死亡很短的时间内,明明可以将他的肾摘下来为自己的女儿换上,但是面对着那对悲痛欲绝的夫妻,面对着小小男孩子的尸体,面对着家属的痛苦悲伤以及不愿意,张嘉译怯步了。好友们努力劝着说服他,尝试着与家属交流,可是看到家属绝望的样子,他再次无语,感觉自己像凶手一样,因此也再次与肾源失之交臂。
霍思邈(吴秀波饰演)劝说着,那个男孩子已经死亡了,用他的肾解救一个还在活着的生命为什不成?是啊,犹如剧中的青年医生郑艾平(瞿天临饰演)所说的,国外先进发达的国家一个人出生后就会签订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的合约,假如不同意,一旦需要别人捐献时,他(她)就可能没有被优先接受的权利。所以当时有一个人将自己的器官奉献给了七个人,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是何其的伟大。
是啊,用一个刚刚死亡的生命的身体去挽救另一个没有死亡的生命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但是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记得前一阵子我老爸做眼角膜手术,就是因为等眼角膜等了很长的时间,第一次医院通知说可以去做手术,但是因为眼角膜质量不好,又得等。终于等到了,还得看这个新植入的眼角膜是不是有排他的反应,如果不合适就得再重新做。那时候没有去深入地想着那个眼角膜是谁的,只是想着老爸赶紧手术眼睛赶紧好起来,现在想想,那都是有人捐献了眼角膜,虽然不是活体捐献,但是现在想来真的是要感谢那个奉献出健康透明眼角膜的供体,感谢他(她)的眼角膜令老爸重得光明。
捐献身体或者器官,一是捐献者的伟大,二就是捐献者的家属伟大。但是现实中,我们都有着人死要有个全尸的观念,即使是送进了火葬场也是如此。想当年,人们的观念是入土为安,后来推行火化也是让人们慢慢地接受了这一新观念,而现在却又要上一个新的台阶了,那就是捐献遗体或者器官。
但是对于捐献遗体,我感觉国内目前似乎在这一方面的管理还不是很健全。就说我的发小小平,她86岁的老母亲早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于是今年夏天让小平去找捐献单位,谁知电话接通了以后,对方却很冷淡,说是填个申请表后再看看,几次联系小平很生气。而小平的母亲听后也很伤心,觉得自己都想到捐献了,可似乎并没有人热心地去接受,于是最后只得放弃。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制订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遗体捐献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医学水平的发展,反过来又使很多患者从中受益。反观我国,遗体捐献还只是一种类似于“民间活动”的行为。也正如《心术》里所描述的,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个完善的遗体捐献体系,因此对于人们的捐献问题总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而刘晨曦的女儿需要肾源,只能靠传统的申请,靠医院自身的努力,但是那样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毕竟这样渠道得来的肾源少之又少。
再看《心术》又有了些体会,不知我国遗体捐献或器官捐献的完善管理办法与管理体系何时出台?看来目前只能在等待中!
温馨提示: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