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中曰
金中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450
  • 关注人气:2,5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孩子,消除“品行障碍”

(2011-01-24 07:46:37)
标签:

金中曰

原创

探讨

品行障碍

校园

分类: 社会话题

关注孩子,消除“品行障碍”

文/金中曰

关注孩子,消除“品行障碍”

    那天,在报纸上读到了“品行障碍”四个字,越发感觉现在的新词不少,像2010年的给力,神马云云,都是创新的结果。

    按理说,不论物价如何的涨,生活的水平仍然是越来越高。因为人们不仅仅追求的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而是生活的质量。那么怎么才叫质量好呢?一个家庭,大部分核心来自于孩子。有许多家庭的中心都是围绕着孩子在转,即使有满足于生活的物质条件,但精神条件不少全来自于孩子,这是最最突出的生活质量问题。仔细地说就是孩子成绩好全家笑,孩子成绩差全家悲。说出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然而,通过调查却发现,不少生活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的孩子,包括成绩好的孩子,并不快乐,也就是说很多来自于现实中的压力,有学习压力,有家庭压力,导致孩子存在着“品行障碍”,尤其是心理学家很是担忧,因为这些都是未来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品行障碍指的是六个月内持续存在违背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或者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多见于18岁以下的儿童,我看这是一个专业名词。在我的周围,亲眼目睹了许多孩子的成长,按照这个理论分析,有不少孩子曾经存在品行障碍。现在这些孩子已成年,看着他们所经历的后果,的确有不少走了很大的弯路。提到弯路,是因为不少孩子有家庭的爱,得到了关注,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又回到了正确的人生轨道上。而有少数的孩子却真正走了下坡路,不被关注,这些确实与家长有直接的关系。

    就提我看到的很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孩子四岁就已经开始看长篇文字小说,慢慢的水浒、西游记通读起来也很顺通。后来,上了小学,在三年级以前学习成绩一直就是优秀,可是却因为父母整天闹离婚而发生了变化。父亲日常生活不检点,孩子就想着为母亲报仇,结果他的压力来自于家庭。他整天寻思着妙方整那个继母,直至他的父亲再次离婚。而他自己不再听任何人的安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我行我素,父母长辈无人管,任其胡闹,还搞大女孩子的肚子,最后被送进了少管学校。

    另一个孩子一直处于父母的溺爱当中,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够好,老师告状到家里,也从没有挨过批评,护犊子的行为却造成了他傲慢无礼的性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实在做得过分,母亲忍不住地去说他,就偷偷取来虫子放到父母的床上吓唬他们。来了亲朋好友,他会在门把上吐口水,不让别人进来。这样的恶搞,使得父母无可奈何,这样看似家庭无压力,但可能压力是来自于学校,导致孩子的行为很异常,我认为也是品行障碍的表现。最后是爷爷进行了疏导与教育,父母亲积极配合,慢慢引上了正路,改掉了恶习。

    按照常理这些都属于品行障碍的表现,两个孩子同样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大学毕业,爷爷都是大学里的教授,但却又有着不同的结果,这也是一个我所困惑的问题。明白的家长会关注这些问题,积极去探讨解决的方式。然而有不少糊涂或没有责任的家长致死也不关心这些问题,社会的呼吁又如何传达到这些家长的耳中,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社会要求当一个人成为家长的那一天起,就有了一份社会责任。家长应该修身养性,注意自身的修养,关爱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指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德行。我国的心理学专家和教育专家都给家长指出了不少明路,面对明白的家长,那就是一盏明灯,但是对于那些不明白的家长,又要怎样去做呢?

    因此说,克服品行障碍是全社会的问题,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问题,值得探讨。不仅是面对有品行障碍的孩子,还有那些有品行障碍的家长,也是社会的难题,也是值得探讨和关注的话题。

 

关注孩子,消除“品行障碍”

温馨提示:

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欢迎关注缘分天空里的乐趣阳光精品圈子http://q.blog.sina.com.cn/guoqing101

圈内有不少加“藕花深处的童趣(散文)”的好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