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隔帘花树动,女子乐悠悠

(2010-08-08 08:14:21)
标签:

金中曰

原创

女子乐趣

文化

分类: 散文(时光)随笔

隔帘花树动,女子乐悠悠

文/金中曰

http://bbs.nxnews.net/forum/UploadFile/2004-8/200482214323641.gif

   我嫂子的娘奔九了,一双脚曾经缠裹过,后因受罪就又放开了,但已形成小脚形状,走起路有些颤巍巍的。别说当年还支前过,跟着嫂子的爹参加的战役不少,是个优秀的村妇女干部,现在老了,病就先从脚上起,看着很痛苦。小脚从什么年代开始时兴的呢?据说南唐李后主(公元937——978)因为喜欢宫嫔睿娘的小脚状态,就让她缠足做新月状,并因此成为皇宫里最受宠的一个女人。于是皇宫里开始流行缠足。由于皇帝的表率作用,小脚成为时尚,继而官场与民间也相继流行。细想假若现代女人也都有这么一双小脚,那会咋样,呵呵,肯定会受不了,这也说明了时代背景造就时尚,时尚也是一种跟风的举动,不过缠足也算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吧。    隔帘花树动,女子乐悠悠
    看全世界的女子,其实属中国的女子最不易,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代的女子不能参政,甚至不主张她们有文化,因此才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大户人家的女子更是围着锅台转,但是不能说古代没有出类拔萃的女子,在没有地位的封建社会里,她们聪明睿智,仍旧掩饰不住才华,如黄帝的夫人嫘祖、商代著名的军事家妇好、晋代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唐代敢于称帝的武则天、宋代词人李清照,再加上野史里的穆桂英、花木兰、樊梨花等等,哈哈,还真不能小觑了。

    不过假若说古代女子不出门,也不尽然,至少小户人家女子要劳作总是要出门的,若是赶上个节日,出来看看热闹的女子也是不少。北宋名相司马光在家闲居时,恰逢元宵节,相府的贵妇人要出去赏花灯凑热闹,司马光说:“家中有彩灯,何必到市上去看。”夫人说:“我还要看游人呢。”司马光诙谐地说:“那我是鬼 ?”可见在灯火如海的闹市也不乏有仕女出户去观赏。    隔帘花树动,女子乐悠悠
    再有,要说古代女子只是围着锅台转更不尽然,户外活动也有不少项目,如荡秋千。据说早在南北朝,女子荡秋千已经是非常普及了。而到了唐代荡秋千更是一个风靡朝野时髦的游戏活动。无论是宫廷中的贵妇人还是普普通通的民间女子,都对秋千格外热衷,从荡秋千中享受到种种的乐趣。长期被锁在闺阁深院的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下,走出闺房,舒展一下身体,摆荡一阵秋千,当然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是赏心乐事。唐代诗人韦庄曾作诗欣赏女子荡秋千:

满街杨柳绿烟丝,

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

女郎撩乱送秋千。

    还有那人见人爱的风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风筝又称纸鸢,而纸鸢的前身是木鸢,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明清时期是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在春日放风筝,已是民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女子隔帘花树动,女子乐悠悠尤爱放风筝,在春日里放风筝嬉戏是一大乐事。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十姐妹放风筝的民歌,展现了青春少女清明踏青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三月寒食是清明,姐妹十人去踏青,捎带放风筝。

大姐放了一个小张生,二姐放了一个喜莺莺,二人把亲成。

三姐放了一个杨宗保,四姐放了一个穆桂英,二人把枪拧。

五姐放了一个梁山伯,六姐放了一个祝英台,二人下山来。

七姐放了一个牵牛郎,八姐放了一个织女星,二人下天宫。

九姐放了一个是唐僧,十姐放了一个孙悟空,试图去取经。

姐妹风筝已放完,欢欢喜喜回家转,大地好春光。

    其他,还如女子喜爱的蹴鞠、踢毽子等等。虽然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人的激情就像河中的潺潺流水,是遏制不住的。

    哈,回顾一下典故,仔细想来,女子乐悠悠,还属现代女子啊!!

 

温馨提示:

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欢迎关注阳光精品圈子http://q.blog.sina.com.cn/guoqing101

圈内有不少加“藕花深处的童趣(散文)”的好文章。

阳光精品圈七月份在草根名博的精品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6656c0100kegh.html

 

(图片取之: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精彩,一并欣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