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莞,看“中国制造”
文/金中曰
感谢《中国好友》圈子推荐本博文至草根名博首页!






金融危机袭来,中国出口受到重创,作为中国制造的加工基地东莞没有幸免,经历了最艰难的时期,一些工厂倒闭或转型,东莞承受着最大的考验。我们公司原来在东莞的加工厂也早已经搬到了苏州开发区,而东莞现在必须面临着转型,因此很是感慨。
那年,因为我们公司在东莞的加工厂要进行9000质量认证,总经理一个电话就把我拽到了东莞。看完了他们准备的材料,又到车间里转了转,里面紧张地加工着,工人虽然全是在东莞招的,但是却来自祖国各地,我在线上看了看,指出些问题后,就来到了会议室里。
一个女孩子给我端来了茶水,我问她是哪里人,她笑着说是东北来的。还说,一起来的老乡不少。我问收入怎样?她说,工厂还管饭。却没有正面回答收入情况,我也就没再问。
中午,趁着大家休息,我到镇子上去转了转,前面一个小门脸的工商银行,门口排满了打工的人们,一边有人说,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他们都在存钱呢。站在街边,看着高楼林立的东莞镇,楼与楼之间挨得很近,恨不得在窗户外面伸只手,就能摸到对面楼房的墙。这情景到使我想起了老上海旧宅子的景象,真是宅子挨着宅子,而这里是楼房挨着楼房。不知为什么,看着挨着这么近的楼房,心里一直在叠马赛克。
东莞的住户们全都应改革开放而雀跃,他们自己掏钱盖起楼房、厂房招揽全国的客户。他们服务真是到家了,根据客户的需求盖厂房,盖宿舍,我们公司的加工厂就是在这种优惠的条件下进驻东莞的。而他们完成了这一任务后,吃着房租,开始早中晚地喝茶聊天,还真悠闲自得啊!每年兜里的钱装得满满的,可能他们也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先富裕起来的一小部分吧。

打工,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最核心的一个新词,也是关键词。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莞创造了中国制造的神话,大批的外贸企业在那里成立,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和日用品。直至2009年,那里的外贸企业已达15000多家,绝大多数企业加工的产品全部外销。我们公司的产品也是80%外销,20%内销。这么大量的企业在那里建立,那么随之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祖祖辈辈生养的土地,组成了打工大军,涌入到工业化生产的行列中。
东莞在中国的角色很像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靠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优惠的税收、甚至环境恶化的代价,以长期的低生产成本获得竞争优势,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据报道,东莞的增长速度是全国平均速度的一倍以上,中国的增长速度又是全世界平均速度的一倍以上。
是啊,说来也可笑,一个朋友去美国回来给我带个礼物,结果发现背刻英文的“中国制造”,无奈地摸摸头,朋友笑了,说当时忙都没看,我也笑了。中国制造,东莞加工的产品遍及世界。
然而,经过了金融风暴,东莞不少工厂倒闭,我们公司的那个加工厂也搬到了苏州开发区。大量使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世界的廉价工厂也要成为过去。“农工荒”已经引起高度重视,那么东莞也将面临着转型,应该是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试问,东莞能脱胎换骨成功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