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三轮吆喝着

(2009-12-13 09:24:47)
标签:

金中曰

原创

大三轮车

休闲

分类: 散文(时光)随笔

大三轮吆喝着

文/金中曰


大三轮吆喝着

图片来自好友心安之处,谢谢支持!
 

    清早,风停云消,头天晚上的冷风吹落了树上剩余的枯叶,空气有些冷,我出得门来准备到植物园去早练。看四周到是一个清静的早晨,当我穿过马路时,哎嘿!一声吆喝声从远处传来,在这样清静的早晨显得格外清亮。我抬头望去,只见前面一个外穿深色羽绒棉服的中年人,看样子有五十来岁,清瘦的脸庞,嘴边一圈长长的胡子茬,正骑坐在一辆半新的三轮车上,笑眯眯地招呼着两个中年人坐他的车游览校园。我隐隐听到那两个中年人说话带有异地口音,看样子他们像是来京办事的,顺道来学校看看。于是,双方就侃起价格来。我从他们身边走过,一会儿后面传来,行,20元成交!我回了一下头,只见那个中年人已经登上三轮车载着两个人走了,远处还传来他介绍学校的声音。喝!三轮车不仅是个交通工具,而且连带骑三轮车的人还是导游啊,功能增加了呀!

 

    从三轮车我想起解放前的洋车,其实就是人力车,老辈的北京人又叫东洋车。这种车是清光绪年间从日本传来的,最初是硬胶皮的车轮,又叫胶轮东洋车。1900年以后才有了充气轮胎的洋车,就是咱们看到的老舍先生笔下骆驼祥子拉的那车。这车充气拉的轻快,坐着也舒服。老北京有句土话儿:美的你屁颠儿屁颠儿的。就是伴着坐洋车的那种感觉而光荣诞生的。据说,北京最早出售人力车的是在西郊民巷的起顺车行,拉车的全是穷苦人,有的来自失业的工匠,有的是本钱赔光的小商小贩,还有些是被撤了差的警察、校役、小职员。有极少数公职人员,家里人口多,负担重,指望每天晚上拉个块儿八角钱贴补生活,也在每天下班后租辆车去拉座,这就是所谓“拉晚儿”。他们要等到戏园子散戏,拉完座,十一二点钟才能回家。每天拉完车交车时,还要交车份钱,跑一天的车,挣着一大家子的饭钱,很苦很苦的。     

    解放后,人力拉车有剥削的痕迹,因此被取缔了,慢慢地拉着洋车在街上奔跑的样子也就成为人们记忆中京城的一个缩影,是京味的一个符号了。而三轮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出现要晚一些,是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一直到解放后并没有取消,但是人力车取消后,一些拉车的改行去骑车了,进步不少,而且政府接管后就正规多了,骑三轮车的有正规的收入,他们的身份也提高了不少。人们出外办事,路稍微远些坐个三轮车也很方便。自我记事起到六十年代,我们全家偶尔出学校西门去颐和园玩,就是坐三轮车去。每次门外都有很多骑三轮车的人在等着,就见老妈一招手,马上过来一辆,我们哥儿三抢着上车,老妈和老爸又招呼坐另一辆很方便。骑三轮车的人脖子上大都围着一条毛巾,边骑边擦汗,汗出多了就大口大口地灌水,这真是脚力活。坐三轮车的人,微风拂面,观赏着一路的风景,美的心里真的是屁颠儿屁颠儿的。

    六岁那年我跟老妈去上海看望外公,从上海火车站出来,老妈就招呼了一辆三轮车,三轮车拉我们走的道路我不记得了,只知道其间只要一经过拱桥,蹬三轮车的就开始吃力起来,嘿哟嘿哟地增加脚力,这时候往往后面就有人来帮忙推,下桥后骑三轮车的一踩刹车,那个人跑过来,老妈就给他几分钱。哦,这时候我明白了,这些人是在挣推车辛苦钱,积少成多,靠力气赚钱。     

    某段时间开始,骑三轮车拉人的服务业也没了,因被说成是剥削,于是,这一行就真的消失了,工人们也改行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流动性增大,以及人们对环境的一种期望,被淘汰的三轮车行当又出现了,这种交通工具再次登场,而且从发展来看会越来越红火。在接受这一交通工具的同时,人们也不再指责这是剥削了,因为骑三轮车的有一些是下岗的职工再就业,还有一些专门的行业人员,其收入也还成,所以人们心安理得的说,这也是按劳所得啊,一边是坐着高兴,一边是拉着赚钱,双方乐意。坐车的真的是悠然自得啊,而拉车的呢,算计着里程,再增加些服务项目,递瓶矿泉水,再送包零食,想着一会儿大团结就进兜了,心里偷着乐,干劲一有,那蹬车的速度可也就加快了。现在这一行业的重新兴起说明了,人们即希望回归了自然,没有汽车尾气的污染,又可以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中,在拥挤的大马路上,坐着三轮车慢慢地观赏。当坐着三轮车看着开车的走不动道时,而三轮车却跑得飞快,相信坐三轮车的人心里绝对爽啊!

大三轮吆喝着大三轮吆喝着 大三轮吆喝着大三轮吆喝着

(小注:据说还是有不少黑车,因此这一行当也需要整顿和监控啊!使它真正成为现代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