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瞑目的鱼
赵永武
说起来,我们常见的大多数鱼类,都是生有异秉的:一双亮油油的小黑豆眼,永远都睁得圆溜溜的:寻觅食物时睁得圆溜溜的,吞咽食物时也是圆溜溜的,哄抢食物时更是圆溜溜的,求偶时当然也是圆溜溜的——倘若鱼类也讲究接吻,一方看到另一方睁得圆溜溜的小眼睛时,心里会不会不习惯——就连睡觉时,眼睛也是睁得圆溜溜的,身子“悬停”在水里,蝉翼似的尾鳍忽悠悠扇动着,两腮一开一合的。生物学家说得言之凿凿,这是鱼在睡觉。可见,眼眼睁着,未必就是醒着。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有无相生",后来又有了辩证唯物主义,都说了一个"相反相成"的道理,按这个道理推论,眼睛“有睁”肯定就“有闭”的,偏这鱼类不按常理儿出牌,一双小黑豆眼永远都睁得那么销魂,好似要跳出三界外似的。于是,佛道两家的先师们,就取鱼类日夜不合目,刻木像鱼,击之,用以醒诫门徒们日夜思道。呵呵,鱼是普通的鱼,只因为眼睛老睁得圆溜溜直勾勾的,就沾上了“形而上”的辉光,被置放在庄严的神案上,警示起别人“日夜思道”了。看来,还真是“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成非常之功”啊。
其实,鱼儿们一双小眼睛永远都那么美目盼兮的,看似一直“醒”着,实质上很难跟“思道”沾上边的,它们睁着眼睛游,睁着眼睛停,睁着眼睛醒,睁着眼睛睡,睁着眼睛干一切的一切,就是在“忙着活”和“忙活着”,不是在觅食,就是在求偶,要么就是在休息,都跟肉体有关,“形而下”得很呢!自然,话这么说,实在不是要指出佛道先师们的谬误,只是在陈述一种事实而已。
活到最后,鱼儿们都要死的。因了贪图饵料的香甜,因了同类们的倾轧相煎,因了各种各样的大疾小病,因了宿命中的七灾八难,因了各种有名堂的名堂和没名堂的名堂,总之,鱼儿们到头来都难逃一死的。而神奇的是,鱼儿们就是死了,眼睛都是睁着的。文学作品里常见写某人“长了一双死鱼的眼睛”,死鱼有着一双怎么样的眼睛?大抵应该是冷漠的、死寂的、没有生机的,黑油油的底色上还蒙了一层白腻腻的膜,实在是不好直视的。可话又说回来,尽管死鱼眼睛让人胃肠不舒服,但依旧是圆溜溜的。可以算作是“死不瞑目”吗?
我倒愿意相信,鱼儿们是“死不瞑目”的,它们一辈子睁圆了双眼,“忙活着”,也“忙着活”,从来没考虑过终有一天会死之将至,可是忽然,死亡,降临了,没人通知过他,没人征求过他的意见,没人给他哪怕一句半句提示,转眼就来,突然就来,说来就来。它们可能就在这一瞬间,突然“醒”了——眼睛睁了一辈子,这时候才突然“醒”了:这样瞎忙活了一辈子,究竟有什么意思?浑沌一世的心里,此刻透进了一丝灵光一一但是,纵是此刻“醒”了,又能如何?谁都没有可以重来的一生。网开八面,仅留一口,那就是:死亡。想必这些可怜的鱼儿们,大限来临时,只能是“死不瞑目”了,终归是心里有不甘呢!
作者简介
赵永武,副研究员,青年文化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已发表作品2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离婚女人安小雅》和《寻她千百度》,文学评论集《三省堂游艺》,随笔集《三省堂随笔》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