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北京来,聊起他刚上幼儿园的女儿,一脸的委屈。说孩子太淘气了,每周的家长见面会让他经常无地自容,因为女儿的劣迹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黑板上,什么上课不听讲,去招惹旁边的小朋友等等,幼儿园的老师得出的结论是他女儿没有一个严厉的父亲,要让他承担起一个严父该有的角色。
边听他讲,我边对老公说,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我们的宝贝也是一会折腾的主,要做好被老师骂的心理准备。
记得宝贝今年六月参加帮宝适华南赛区比赛的时候,她那时刚1岁11个月,但爱自我主张的个性就表露无遗。别的小朋友都是被妈妈抱着入场的,到了台上以后就乖乖的被抱着或站在台上,但宝贝不这样,她一定要我牵着她的小手自己走上台去,上台后不久又挣开我的手扑在台阶边迅速翻身下去,想跑到下面的表演场地玩,被工作人员拦住,宝贝不爽,立即狂哭起来,我只有赶紧将她抱走诓住。到该我回答问题了,主办方的要求是妈妈抱着宝贝坐在刚才那个台上回答问题,每次安排三个妈妈,宝贝一见我要将她抱上去,立即又狂哭起来,坚决不上去。不上就不上,我也不想强迫宝贝,于是一人上台坐在了椅子上。回答问题结束,宝贝也不哭了,我抱她回参赛人员的位置坐下。宝贝又有新花样了,她从我身上梭下地,试图推开档在椅子前的广告牌,没推动就沿着广告牌往前走起来,一直到把广告牌走完然后猛一转身,又想溜进表演场地,我也没想到宝贝会如此的执著,赶紧把她抱住,宝贝又狂哭起来......
诸如此类状况不断的出现在比赛的时候。虽然如此,宝贝最后还是获得了“企业印象奖”,令很多参赛的妈妈大跌眼镜。事后我总结,宝贝能得此大奖,估计与宝贝的突出的个性有关。
我从来都是鼓励宝贝作自我选择的。什么事都是先跟宝贝商量,然后由她做选择。刚开始是我给出二选一的命题,宝贝挑一个,很快这一招不灵了,因为宝贝会给出自己的意见,而且自己拿主意的时候越来越多。权力一旦给与,收回真的很困难,个性一旦形成,家长的权威就时时受到挑战。我逐渐发现这一被早教专家们推崇的教育方式是在挑战大人的极限,因为宝贝不是生而知之的,很多时候他自己的主张在我们眼里就完全是错误的,当宝贝的主意一旦与我们的要求不一就存在宝贝坚持她的主张而我们說服教育的问题,我经常是磨破嘴皮跟宝贝讲道理,同一个道理要讲很多次。很多时候宝贝不一定记得住,记住了也不一定会执行,这就需要我不断的说。不过好笑的是宝贝听得多了,也学会对别人讲道理了,只要发现别人有什么她觉得不妥的地方,就开始有板有眼的说教起来。
听朋友说完,我忽然想起前些天在刘香梅老师的博克里看见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要个性还是要听话》,大意是她给一个宝宝大赛做评委,评委们选了一个能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动作的女孩作了冠军,但另一个小男生虽没有完成比赛规定的要求却赢得了现场人气大奖,说明大家认可他的聪明。刘老师认为两种性格各有优势,对父母来讲最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及时发现宝宝的优劣势,并懂得扬长避短。最后,刘老师总结说“如果非要问我更希望壮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会选择让他做个有个性的人。我不要他太听话,只要他的理由能够让我信服。我要他有自己的人生,自由驰骋。”
我把这篇文章的大意给朋友说了,然后跟朋友共勉,个性比听话更重要。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没有办法代替。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真诚的爱,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懂得生活的道理,然后放手让他们去过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个性是需要包容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若每个孩子都有个性,那老师岂不疲于奔命。但老师的倾向于喜欢听话的孩子的风格会让个性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时父母的包容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支持,是照亮她个性人生的一盏明灯,让他可以勇往直前。同时家长还要多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的日子充实。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华福德的教育,这种教育可能更适合培养出有个性的孩子。可惜,昆明没有,不然,我一定选这样的幼儿园给宝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