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影视剧评 |
很期待的一部片子,却等来的是无味、平庸。《李小龙,我的兄弟》之所以我称之它为小众片,不是来源于片子的初衷而是呈现的结果。在我看来小众片有两类,第一类就是类似于文艺片的专业电影,拍片就是为了竞争国外各大电影节的奖项,运气好的在欧洲、美国卖点钱,回个本。第二类,就是自以为是拍给大众的,拍出来却评价一般,很被动的归于小众片的类别里了。而《李小龙,我的兄弟》不幸属于后者。
究其原因,却不唯一。那个看似充满力量的海报里,印着纪念李小龙诞辰70周年,这种用影片向功成名就之人致敬的方式,是可取的,也是令人期待的,就像当初迈克杰克逊离世时,那部《就是这样》,不过人物传记片终归是电影,而不是简单的纪录片,致敬只不过是一种对原型的尊重和敬仰,然而,看过片后,那种向香港电影致敬的感觉犹然而生,港味怀旧流水账的篇幅十足,却没能抓住人物特质,不能武断的说这是对还是错,但是我们曾见证过一部创造香港票房、口碑双赢的《岁月神偷》,笔者十分喜欢,情节虽然很简单,但故事感人至深,然而就是由于里面香港文化过于浓重,自我意识过强,造成大陆观众并不能看懂,内地票房不佳,相比《岁月神偷》,《李小龙》还丢失了电影本身的灵魂,牵动人心的环节凤毛麟角,那结果何等惨烈可想而知。
演员启用《岁月神偷》中的最佳新人李治廷,无可厚非,帅气的外表,以及健壮的身材,颇有神似之处。但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众所周知。所以要想演好李小龙这一武术宗师,那么其肝胆魂魄以及积淀的底蕴是至为重要的。李治廷在《岁月神偷》中之所以成功塑造了角色,恰因为他只需本色演出一张单纯的白纸,更有任达华、吴君如两大顶级演员的衬托,而《李小龙》中,自以为新人能独挑大梁,放着现成的影帝后梁家辉和叶璇不好好利用演一出好戏,却搬来一堆零演技的新人以及一些过气的演员作或青春浪漫、或老气横秋状,文隽和叶伟民的平庸水准却是在意料之中,并得到验证。片中的李小龙不仅气质单薄阴柔,巨星魅力欠奉,而且功夫大师的霸气、自信、以及武林中人都会有的那么一点点的狂妄,各项皆无。贡米、谢婷婷之流更是一看便知难成气候,给影片徒增沙砾。故事如同日记般的流水账,没有一条核心主线,很准确的说就是电影没有灵魂,而一些人物历史常识的错误,也令影片的真实度、公信度大打折扣。更何况,作者自认为安插了众多五六十年代香港明星角色走马灯似地出现很有卖点,却不想作为现今华语影片主打市场的内地观众根本不买账,不仅不知这些“当年巨星”为何人,更只当是看见一堆龙套而已。
一部能取得好票房的电影,宣传定位尤为重要,而一部号称巨制的《李小龙》恰恰把重点全放在几个无演技可言、无票房号召力的新人身上,简直是自倒米饭式的莫名其妙。影片流水账式的叙事手法加上苍白的人物表演,难怪令观众感觉味同嚼蜡。盲目的推新只能是自酿苦果,而这种制作、营销策略从一开始就偏离了电影本身的意义,影院寥寥无几的排片证明,《李小龙》将成为贺岁档来临前的过客,一个伟大人物题材下的“小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