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如何践行低碳?

标签:
旅游 |
分类: 漫步足迹 |
——从亲身参与的森林溯源之旅想到的
上周初的时候跟一个刚从世博回来的好友聊天,他建议我今年一定要去世博看看,另外还跟我分享了世博带给他的三大震撼,其一:从节能灯到环保椅,从墙纸到展馆设计,随处可见环保低碳理念:;其二:会馆都相当漂亮,高科技震撼人心;其三:世博会各个细节都在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概念……
可爱的海宝站在世博环保长椅模型上,手拿利乐包装模型,再配上利乐包装的水,
其寓意在于号召回收使用后的饮料包装,再生为环保制品
环保、低碳是今年最为常见的流行词,也许是大家都对《2012》恐惧了,也许是受了《阿凡达》的启发,再有可能是哥本哈根大会留下的‘后遗症’,总之,当环保低碳被提上日程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关注,叫喧‘少开一天车、垃圾分类处理、下班后随手关电脑’等等,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会看到随地扔垃圾不讲究环保的人、随处可见的浪费奢侈。虽然对于这种行为感到不屑,但自己也从来没有认真地反思自己能做什么。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安静的沉思之所,以沉淀所有城市的浮躁和喧嚣。关于环保,我们需要好好地想想,自己能做点什么?
这次的森林溯源之旅带着我远离城市,远离网络,远离工作,来到一个带着泥土味的山区,深入森林,虽然长途跋涉,身体劳累,但心是安静的,思绪是纯粹的,向着山大喊一声,我听到的是空旷的回音伴着森林的低语和溪流的嬉笑,在这一刻,我知道所有的劳累都是值得的。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VS个人的环保意识
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层出不穷在我看来很多都是企业的过错,他们为了生产为了这个钱不择一切手段,就像汶川地震,各大电视台的赈灾筹款晚会照样成了企业们做广告的良机。对于利乐组织这次低碳I DO森林溯源之旅,我其实在最初很怀疑:利乐包装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森林,那又有什么底气去谈“溯源”?但是在听完专家的森林课堂讲座之后,我才明白:森林也有可持续管理认证,认证之后的森林是可以永续利用的。利乐用于包装的木质纤维就来源于这种永续经营的森林。
万亩生态林VS都市背后的栖息之所
踏上生态林,第一次感受大山深处心灵的呼唤。离开一个地方,来到陌生的环境,天性使然的我们会带着好奇心慢慢观察,踏上原生态的自然,我们才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天人合一。比如山上的牛从来就不怕人,你伸过手去喂草它会轻轻的舔,那里的人很友善,见面都会主动打招呼……雨后山路的崎岖难行让我们这些常年居住在都市的人有些吃力,爬到山顶往下望去,刻着网友名字的‘低碳荣誉牌’立在山中,美丽、执着、更是一种坚持。当返程跟利乐人员聊天的时候我问到‘这几块荣誉牌是怎样运到山里来的呢?’,对方让我猜,然后好久我都猜不透,最后揭晓谜底:原来是用牛车拉上山的。万亩生态林里用心培植的小树苗如今已经开始茁壮生长,在这样的大山深处,我们佩服利乐,更佩服那些为环保做出贡献的当地政府。‘利乐是一个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这不仅是周迅对利乐的看法,更是此行所有人对利乐的评价。
我们要活的清新,要活的幸福,才能在浮躁的生活常态下找到心灵的‘世外桃源’。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们旅游在路上,不断发现,不断进取,不断继续我们的环保低碳。满面垢渍的都市人需要一片心灵的栖息之所,而利乐所倡导的绿色生活就是现代都市人所需要培养的心情和哲学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