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等待
(2019-08-01 22:34:57)学会等待!
(1)
宏观经济半桶水乱晃的总认为降息是放水,是宽松,因而是利好,应该观察何为信用创造链条,何为中介目标传导,何为货币流通速度,何为资本边际效益,因而总是一厢情愿地被市场实际运行节奏和趋势狠甩耳光。
ZZJ会议也结束了,市场预期得几个因素全部兑现!意料之中得平淡而不起波澜。
没新的信息支撑的盘口,残存的流动性被科创板吸血,科创板虹吸效应非常明显,
没报会的因为财报过期中止审核了,科创板新股发行要有一段时间空档期,烈火烹油,真空期越长,越利于存量爆炒。虽然大家都觉得,未来首批80%公司明年这个时候股价腰斩。
长期看,认同一个观点,涨跌幅越大,市场越收敛,反倒波动越小,涨跌幅越小,比如上证指数刚开始每天1%涨幅,天天涨停,不放开的话,可以涨到地老天荒。那么未来科创板反倒会很平稳,但那是未来。
所以市场最近难赚钱就在于,没有宏观预期、没有增量资金、没有明显低估值核心资产;核心资产,类似涪陵榨菜,显得不便宜,另外核心消费的核心是中国的消费品是否类似可口可乐一样,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符号,类似老外喝不喝我们的白酒。
最近还有个就是宏观去杠杆的新闻,事后我也点评下,分歧很多,新闻叫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共同发布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工作要点,我觉得这个文件非常重要。
企业的债务和杠杆靠拖是解决不了的,现在制定了新的解决办法,要救的能救的通过债转股等直接融资方式解决,不救的不能救的加速出清,整体就能有利企业杠杆的出清了,企业在作为微观主体自身造血能力有了。对政府来说,这不是大水漫灌,是精准滴灌,精准滴灌需要各类工作去执行到位。
但什么叫能救的救,不能救的不救,前期能救的已经都采取行动了,剩下的绝大多数是不值得救,不能救或者不想救的,从金融市场的变化来看,甚至觉得可以参考当时美国政府决定不救雷曼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前面以为是个案地方政府救一下,上头来看都不该救,只救助金融机构为的是风险不扩散,防风险是连续一年强调的头号任务。
所以不排除,后面还有一次,信用风险暴露的中国版雷曼时刻。
(2)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
投资分析的核心是商业理解力和概率思维,投资交易的核心是赔率和逆向思维,等待的核心是谨守能力圈和尊重常识。从长期来看,优秀的交易无法挽救糟糕的分析,优秀的分析却可能毁于糟糕的交易。然而相比之下,最难的还是学会等待(无论是持股还是持币)。
虽然,后面接水的是股市,房子的地位在退却,但不是一蹴而就,市场继续震荡,无非12月前的市场,继续下跌,会迎来反弹,盘整而非暴跌。中国的雷曼时刻,如果有,也是年底的事儿了,所以现在还是有的做,或是值得等。
(3)
忽略宏观,认真做会计报表分析,拥抱核心资产。可惜除了模拟芯片三剑客圣邦股份、韦尔股份、卓胜微后,近期难有分享。
在投资这个领域,“带着镣铐起舞”有可能不是种限制反而是种保护机制。最典型的比如老巴说的“一辈子只打二十个孔”,又如最常见的定投指数基金。看起来这些行为被高度的限制了,但时间放长后经常发现“镣铐”居然变成了金手镯。
如果觉得市场不贵,又不想过分择时,目前阶段创业板50等确实值得配置。
投资新手大多是因为好运所以看起来正确,而投资老手则往往通过正确去取得好运。前者是随机和被动的,而后者是高概率且主动的。一个人的投资业绩,幸运一两次很正常。但如果看起来总是那么幸运,那其中肯定有种吸引好运气的因素叫“能力”。而投资开悟的一个标志,就是找到能力与运气的分水线。
欢迎关注:林毅没有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