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开于野】长蕊石头花(50)

(2016-01-15 21:46:33)
标签:

长蕊石头花

山苜楂

山菜

分类: 花开于野
      长蕊石头花,石竹科,石头花属,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叶片近革质,稍厚,长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地理分布】产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秦岭、淮河以北),栽培作“山银柴胡”者可达广西。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2 000米以下山坡草地、灌丛、沙滩乱石间或海滨沙地。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朝鲜群岛。
    【药用价值】根供药用,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长骨功效。根的水浸剂可防治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
    【其它价值】还可洗涤毛、丝织品。全草可做猪饲料;也可栽培供观赏。

以上图片,开花的,2015年8月中旬拍于迁安山叶口附近;嫩苗的,2015年4月末拍于迁西榆木岭。


长蕊石头花

春天,在迁西境内的榆木岭残长城上行走,会发现路两边长有一种草本植物,叶子狭长形,叶片稍厚,颜色偏灰绿。我曾看到村民像采茶一样,掐了尖放入袋中。问之,说叫“山菜”,可以做馅,包饺子、包包子,或者焯一下,加入佐料凉拌着吃。山菜,这名字听起来宽泛而模糊,大概是当地老百姓随便起的一个笼统的称呼吧,我想。我没有理它,谁让它不开花呢,我对不开花的植物不感兴趣;我也没有采它,不就是一种可食的野菜吗,我对吃野菜也不感兴趣。

 

某天,V在沙发上玩手机,忽然大声说道:“长城上能吃的那种菜叫‘山苜楂’。”我凑上去看,果然是啊,图片上的植物和我所见到的一模一样!山苜楂,名字稍显拗口,但听起来蛮可信的。百度上一查,说它又称山麦楂或山菜,嫩叶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野菜中的第一品。没想到,“山菜”这被我不屑的名字,竟确实存在,而且,作为野菜,还享有颇高的评价,这让我对它不禁另眼相看起来,且生出了品尝的欲望。于是,今年春天再去时,就把采山菜做为一项专项任务交给了VV答应得很好,事实上对于我派给它的活儿总是不肯任劳任怨。最后,加上朋友的帮忙,采回的山菜也只够包一盘饺子,不过那味道及口感嘛,确实棒极了!

 

时隔不久,和我同去的花友对我说:“你采的野菜山苜楂,学名叫‘长蕊石头花’。”这一告之使我颇感惊讶,山苜楂这样文绉绉的名字,居然还不是它的学名!我又去查长蕊石头花,网上的图,有的和我所见的山苜楂很像,有的又似乎不像(在识花上,我像个孩子,总是喜欢直观地去看图,对于专业性的文字描述,总是看不进去)。那一簇簇细小的白花,十分漂亮,可是这长蕊石头花真的是我吃过的山菜吗?为什么我多次去榆木岭长城,却从没看到过它开花呢?对此,我将信将疑,甚至疑更多几分。

 

7月初,我去潘家峪,出乎意料,在山上竟又发现了几棵山菜(我一直以为它是榆木岭长城上特有的植物,因为在附近其它地方从没看到过它)。它长高了很多,显得很细弱,已老得不能当菜吃了。我站在它跟前,端详来端详去,怎么都看不出它会开出花来。此时已是盛夏了,许多花都开过并结出了果,它依然是这付没出息的样子,俨然就是地地道道的野菜,那美丽的长蕊石头花,大概是另一种植物吧。

 

今年,我一直惦记着去迁安山叶口,那里植物品种繁多,去年秋天,我曾拍到过白头婆、杠板归、篦苞风毛菊、大叶铁线莲、北鱼黄草、黄瓜菜等多种野花,今年想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发现。8月中旬的一天,天空湛蓝,V开着车,我悠闲望窗外。快到山叶口时,一片白色突然闯进视线。“停车,停车!干枝梅!”我突然手舞足蹈地喊道。V赶紧减速刹车,却不知我到底嚷嚷的是什么。我不与他过多解释,拎了相机就下车。

 

公路边、石壁上、山坡上,细碎的白花像未化净的薄雪,这边一大片,那边一小片。植株干巴巴的,也不见叶子,分枝却极多,乍看去,很像坝上草原上的干枝梅(学名二色补血草)。待靠近细看,就看出花形与干枝梅完全不同。那它是什么花呢,这样漫山遍野的?忽然,我看到了它下面的叶子和旁边未开花的小植株,差点惊呼出来:山菜!哦,长蕊石头花!这一发现令我瞬间兴奋起来,之前的所有疑虑都被这肯定一扫而光。正是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一会儿的工夫身上就是一层汗了,而且白花在强光下反光反得厉害,根本不适合拍照。这些我都顾不得,怕它会跑了似的,不停地围着这棵转围着那棵拍。

 

长蕊石头花,蕊丝果然长啊,长得连整簇花都显得毛绒绒的了,细看去真的很美。只是它太多了,多得让人不觉得它可贵了。于是,我的“邪念”悄悄滋生了:采一把编个花环!我跑到山野里,寻花、看花、拍花,却从不轻易去碰花采花,与其说是爱护,不如说是尊重,我觉得我没有权力也不应该破坏或妨碍它的正常生长。可这长蕊石头花,多得就像荒地里的狗尾草,分叉分得又多,采了一大束,竟连一丛花都没采完。我举着这束花下山时,心里一点负罪感都没有,还喜滋滋的呢。坐在树荫下的石台上,我学着草原上卖花环人的编法,找来一根细绳,让V把大枝上的花全掰成很小的小枝,再分成一小把儿一小把儿的。他边掰边分,石台上全摆满了,我边缠边让它递,两个人像小孩儿在玩“过家家”。有模有样地忙活了半天,汗也落得差不多了,一顶不算太丑的花环就编好了。戴在头上,拍个照,美!


晚上住在山叶口,第二天去挂云山,一路上,仍是漫山的长蕊石头花。它的光彩,原来要到这个季节才能焕发,我甚至叹服它竟能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美藏得这样深。那么久的时间,它都是一株普通野菜的样子,甚至让人误以为它至死也不会开出花来。山菜—山苜楂—长蕊石头花,我认识它的过程,就像是看着丑小鸭长成白天鹅的过程。因了它此时的美,再回头看它的从前,便觉分外可爱。明年春天,我一定要到这个地方来采山菜,采大大的一包,分给朋友们尝尝它的鲜美。然后我要告诉朋友,它不但好吃,还会开出漂亮的花朵,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长蕊石头花”。

http://s9/mw690/001rOIjNzy6YCvoZat268&690
(我在榆木岭长城上)


关于山苜楂的介绍:

     山苜楂又称山麦楂或者山菜,山蚂蚱菜、山马玲菜,属落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长椭圆形,嫩芽及嫩叶翠绿,均可食用。每年清明节至5月中旬,是山苜楂最佳的采集时间。

     山苜楂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叶绿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极高外,维生素C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对软化血管、调节内分泌、助消化、控制体重、延年益寿等,都有较好的效用。

 

     山苜楂可加调料做成炒菜、凉拌菜,更适宜于做包子、饺子、馄饨等馅心,食用方法多样,色泽翠绿,滋味鲜美,口感极好,也是当地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


(说实话,在发文的此时,我仍对长蕊石头花与山菜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而心怀疑虑。对此,我仍得进一步核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