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2012-08-20 06:13:27)
标签:

杂谈

   关于“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一语的出处,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考证如下:

   又按郑氏谓“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见诸陶弘景“上梁武帝论书”,似误,卷四六《与梁武帝启》七首初无此也。两语历代称引,实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一节:“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是以爱好愈笃,近于成癖。”陈师道《后山诗集》卷一二《题明发高轩过图》:“晚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即反用张语;贾似道好收藏,名其堂曰“悦生”,《说郛》卷十二采贾氏杂记曰《悦生堂随钞》,取意亦本张语。然董其昌《容台集·诗集》卷四《仿李营丘寒山图·序》云:“余结念泉石,薄于宦情,则得画道之助。陶隐居云:‘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千古同情,惟予独信,非可向俗人道也”;早误主名。李葆恂《义州李氏丛刊七种》中《无益有益斋论书诗》自序,亦沿误以为陶氏语。郑氏传讹而坐实之。项鸿祚《忆云词》丙稿自序:“嗟乎!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景迁,结习不改”;变收鉴书画为写作词章,又易“悦”为“遣”,意较凄婉矣。   ——摘自钱锺书《管锥编》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一节原文:“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粝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或曰:“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是以爱好逾笃,近于成癖。” 

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人生境界——智慧”一节里写道:“‘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这一道理的人可谓已经得道,堪称智者了。多数人恰好相反,他们永远自诩在为有益之事,永远不知生之有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