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2008-11-24 20:22:19)
标签:

陈氏宗祠

栏杆祠

分类: 南海乡土

  官窑七甫陈氏宗祠坐落于官窑镇七甫村铁网坊南侧,该祠堂前风水塘筑有雕刻精美吉祥图案的石栏杆,故当地又俗称其为栏杆祠。陈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再次重修于1995年。
   此宗祠为坐北向南,纵轴线布局,三进院落,总面积470多平方米,宗祠风格独特,正门楼坊为莲托结构,与佛山祖庙正门结构相仿,前殿为牌楼门,两厢之间的露天处有一座斗拱式石碑坊,直通气宇堂皇的大殿。整座建筑物由水磨青砖砌成,殿内均为台梁式红木构架,花纹以奇花、鸟兽为主题,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雕刻令人称奇,做工精巧,古朴典雅。硬山式风火墙,脊上龙船形,有鳌鱼,牌楼顶上有一对鳌鱼,门口地塘用石柱壁栏杆,故名栏杆祠。
   该祠是为纪念举人陈度。陈度在江苏省任知县时,遇旱,粮黍失收,匪患猖獗,后以陈度的才略而平定匪乱,陈度治县有方,百姓拥戴。他告老还乡时,皇上加赐金银外,为表彰其功德,还为他建祠纪念,名为陈氏宗祠。
   每年,七甫陈氏族人会在祠内展现珍藏了500年的明朝状元伦文叙、进士庞尚鹏、湛甘泉、汀州府通判卢梦阳四名贤翰墨真迹,题在画像上的字印俱全。五百年前明朝四位名贤墨宝能完整保存至今,足见官窑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七甫陈氏宗祠是我于今年4月份到访的。陈氏宗祠座落于水塘之前,1995年村民重修时将青瓦顶改为了黄色琉璃瓦,违反了古代建筑只有皇室才可使用黄色瓦顶的规制,耀眼的黄色瓦顶是这次失败的维修的最大讽剌。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祠堂前的石栏杆外面。由于祠堂外面的大门紧锁,中午时候我在外面拍摄了照片后,在七甫村转了一圈了就准备走了,而走时刚好看到有一位阿伯正在祠堂前晒蒜头,于是就走了进去拍摄。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大门上的牌坊式门楼,明代风格,广东极为罕有。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大门。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恩荣牌坊与斗拱。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大门上的斗拱。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梁架上的斗拱。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大门上的斗拱。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匾额与斗拱。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门前的石栏杆,乾隆年间重修时所建造,替换了明代所建的已风化了的红砂岩栏杆。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栏杆上精美的吉祥图案的石雕。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晒蒜的陈老伯。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祠堂前铺满了需要晒的蒜头。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请陈老伯打开宗祠大门,进内参观,二进大厅,地面是水泥地。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二进大厅的大梁,刻有大清乾隆五十八年重修的印记。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中堂的梁架。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寝堂里的神位。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寝堂的大梁,刻有大明弘治十二年建的印记。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两旁的墙上各书一个巨大的“忠”字和“孝”字,相传这是明代理学名家陈白沙的手迹。

官窑七甫村陈氏宗祠
原官窑著名古刹凤山古庙门前的盘龙石柱,庙毁后存留的一条石柱被搬到陈氏宗祠内。

拍于2008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