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孩子的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2023-07-24 09:04:02)
标签:

健康

情感

情绪

心理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跟孩子的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教育孩子,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前提;同时,给孩子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过程,这是让孩子懂得道理的最有效的方式。

 

1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

 

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

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

 

比如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在和老板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

 

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

 

2不要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

 

他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他在大脑里面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

 

他不会尊重少数人以及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文化对人内心的构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

 

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和高考状元不同,但妈妈认为你同样是可爱的,这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跟孩子的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3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强大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放在第一位。

 

家庭是应该讲而不是讲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我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是有效还是无效。

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

 

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4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

 

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

 

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很重要。


跟孩子的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5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其实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

 

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实际上,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

 

比如打架,两个人都要打才行,下棋,两个人下得越精彩越投入,双方厮杀就越激烈。如果一方不玩了,另一方怎么想厮杀都无法进行。

 

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孩子并不处于权威的位置。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

 

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

 

父母也应该懂这个意义:孩子不想讨论事情了,只是愿意听、听完就完了,那就要学会把嘴闭上。

 

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需要马上得到结果,代表了一种不太成熟的心理,比如他们自认为特别权威,不应该被冒犯。

 

所以我想说,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