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如何建立并保持学习动力?

标签:
健康情感情绪心理育儿 |
分类: 心理常识 |
学习向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学习动力和没有学习动力的差别可以说是两个世界。那么,应该如何建立并保持高涨的学习动力呢?
归因方式
培养增量智力取向的归因方式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理论叫做自我归因,它探索了实体智力取向(“智力是不可改变的,我就是这么笨”)和增量智力取向(“我可以努力去做”)之间的差异。
*
*
这些自我归因,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那些被教导为增量智力取向的学生(换句话说,大脑是可塑性的,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能力)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动力和提高成绩。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关注孩子的自我对话干预他们的取向(“我努力工作,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如果我们更多关注孩子“我很聪明”的想法,那当孩子失败时,他可能会学到的信息是:“嗯,我这次没考好,因为我很笨。”
相反,我们要多肯定孩子,如“我这次做的很棒,是因为我努力了”这类的想法。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夸奖孩子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自己。
对于长大后的我们,也要以增量智力为取向,把结果归因于努力,而不是智商或能力。
360思维
由克里斯汀·雅各布森和萨拉·沃德开发的“360思维执行功能模型和项目”,有助于教授学生在处理任务时可能缺乏的“如何开始”的技能。
基于这个模型,学生们通过想象最终任务呈现的视觉效果来开启一个任务。也就是说,在开始做任务之前,学生们需要先通过想象看到“未来”,看到所要完成的任务的一个完美呈现效果,并详细描述最终任务或项目的外观、声音和感觉等。
多感官学习已经被证明在巩固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在头脑中练习这些技能。在学生“看到、体验到”自己的愿景后,引导学生画出他们的“愿景”,并通过分解步骤来实现这一愿景。在这里我们继续使用可视化技术,比如使用彩色辅助工具来表示“已完成”(红色)、“正在做”(绿色)和“已准备好”(黄色)。
为了保持动力,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三个目标导向的问题:
“我做完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需要采取什么步骤来匹配我做完后的形象?”
“我需要什么材料?”
如果你已经看到并体验到了学有所成的美好未来,我相信你的动力和信心不会枯竭。
内在动机
回归价值观,建立内在的动机
研究告诉我们,建立内在动机有助于明确目标和价值观。有目标导向的想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正轨,时不时问问自己,“我想做什么?”以及“对我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
虽然有时有一些外在的奖励(例如,在完成任务后吃甜点或看电影)会有帮助,但从内部培养动机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探索最重要的东西并重新朝着这个方向采取具体步骤来实现。父母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目标和价值观的例子,引起孩子反思,引导他们回到什么是重要的,并建立具体的目标,帮助他们巩固正确的价值观。
不要“我感觉想做什么”,要“我需要做什么”。不要依赖感觉,要让价值观和目标成为你的动力,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