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的终结者,其实是「钝感力」

标签:
健康情感情绪心理育儿 |
分类: 心灵保养 |
你是个敏感多虑的人吗?
朋友没有及时回复信息,就开始怀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跟领导打招呼没得到回复,就觉得是不是被领导讨厌?同事讨论问题,总怀疑是不是在说自己坏话?
总是揣度别人的想法,会给你带来很大烦恼。主持人何炅说过一句话:「你要学会一个词,叫钝感力。你要对很多事情不那么敏感,钝一点,慢一点。」人生只有保持钝感才能更幸福。钝感力是人生开挂的密钥,能让你很大程度减少内耗。想要修炼钝感力吗?这几个方法你不可不知!
一、凡事「迟钝」一点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来的,也就是「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是指一种「心态迟钝」。
需要注意的是,钝感力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感觉迟钝的状态,而是一种对变化应对能力强的心理素质。
当你拥有钝感力时,对外界的刺激就不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心理韧性更强了。
钝感力具体的表现,有哪些呢?
1.
2.
3.
4.面对突发的事情,能够辩证地看待,会换个角度解决问题。
二、拥有钝感是一种能力
都说敏感是种天赋,那钝感应该算是一种能力。敏感维持好可以帮人解忧,但过度敏感就会给自己造成麻烦,给身体带来负担。其实,迟钝一点,没什么不好。钝感力是要学着给自己的大脑、给人生做减法。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钝感力。这个时代本就信息纷杂,你无法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如果太敏感的话,很容易被混乱的信息误导。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需要钝感力。很多幸福的婚姻都是双方互相包容忍让来的,若是一点柴米油盐的事情都要争论半天,感情岂能长久?不要事事敏感,心中的不满便会减少许多。
在职场上,更需要钝感力。董明珠曾说:「职场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身在职场,若是一点委屈无法承受,被批评两句就拍桌子走人,领导没跟你打招呼你就陷入无限内耗,试问,这工作还干不干了?
三、修炼钝感力的秘诀
拥有钝感力的人在面对挫折、压力和不良情境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和稳定的态度。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减少情绪波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
给你4个方法,一起来修炼钝感力吧!
1.敢于正视挑战:通过正视自己的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帮助自己逐渐适应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培养自己观全局的能力,当看待一些小事时这样问问自己:「五年后,十年后,这件事真的还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影响吗?」
2.调整自我认知:不将价值建立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体系,拥有积极的认知和态度,不揣测他人看法,不跟自己较劲。时刻提醒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别人说了不算」!
3.建立有效的社交支持:停止不必要的社交,专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与朋友、家人、同事建立互相支持和鼓励的关系,增强自己的社交支持。
4.保持良性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不要刻意关注别人的动态,忽略掉社会中的「噪音」,减少因繁杂的消息所带来的敏感不安,有助于提高身体和心理的韧性。在修炼钝感力的过程中,不应该简单地追求没有情绪反应的状态,而是要在保持冷静的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不要去偷窥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去揣测别人的想法,更不要陷在过去忧虑未来,任何引起你内耗的人和事,多想一下都没必要。把时间和经历还给自己,在声色名利中守住本心,在世俗目光里信步前行。愿你也拥有「迟钝」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