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海音|永远无法完全搞定的反移情

(2023-05-29 11:11:55)
标签:

健康

情感

情绪

心理

育儿

分类: 心理常识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反移情是最困难的部分,甚至可以这么说,心理咨询的功底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反移情的察觉,以及怎么回应、应对与处理上。

 

反移情概念非常明确,就是咨询师被来访者激发的潜意识反应及相关移情的总和。这句话说得非常笼统,也比较抽象,但指向是明确的,是咨询师指向来访者,而且是潜意识的。

 

反移情可能来源于咨询师的一部分人格,咨询师人格中可能有影响咨询的因素,比如咨询师自己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修通。

 

反移情也可能来源于任何人都会有的一些情绪,只是来访者把它激发出来了。它是分析来访者的重要载体,所以咨询师对反移情的察觉和理解备受强调,并且在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

 

在最开始阶段,弗洛伊德非常严厉,非常强调反移情是有问题的,是咨询师没有修通的部分。现在专业人员的想法没那么严格,认为是来访者激发出来的。


 

张海音|永远无法完全搞定的反移情

 

不同学者对反移情的理解

 

弗洛伊德的观点和现在强调的观点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对我们的实践非常重要。如果特别强调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是咨询师指向来访者,是无意识的婴儿性反应,要加以消除,那我们很有可能没办法工作。因为内在隐约的感觉一旦冒出来,我们就会想:“是不是我有问题?是不是我没有修通?”我们就无法恰当地开展工作。

 

以科恩伯格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虽然反移情是咨询师指向来访者的,但可以让咨询师意识到适切的情绪反应,特别是可以了解来访者如何跟别人互动。

 

科恩伯格比较强调处理好反移情的前提:咨询师不过度介人,能够体验自己的这部分,能够跳出来自我察觉,看这些情绪是怎么被来访者带到咨询中的。这给了咨询师很大的解脱——只要在现场,来访者总容易激发起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情绪是可以用来工作的。通过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重新解读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能够知道来访者的人格特点,因为只要跟别人相处,他们总会带给别人这样的感觉。

 

除了弗洛伊德和科恩伯格,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反移情做了阐述:温尼科特认为反移情是情感的共鸣和共情,克莱因、比昂认为反移情是投射认同的结果,沙利文说这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还有人认为这是分析师对患者的移情或潜意识的反应,弗洛伊德也这样认为,因为患者是分析师早年的重要人物,这完全有可能。弗洛伊德也认为反移情是盲点,或者是某种抗拒。

 

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察觉到了反移情,我们要先把它看成是来访者激发出来的。有些人格特质的来访者很容易激发我们的一些共有反应。比如依赖特质的来访者容易激发出我们无所不能的感觉,要为他们承担很多责任:自恋特质的来访者容易让我们想要表现得非常好,或者内心很想贬低他们。

 

——以上摘自《张海音心理咨询与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