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边界感:莫把干涉当仗义!

标签:
健康情感情绪心理育儿 |
分类: 人际关系 |
假想一下这些场景:
同学问:“你家里是做什么的?有钱吗?”
父母说:“房门不许关,你做什么还要避着我们?”
同事道:“你对自己的工资满意吗?一个月多少?”
有些人或许觉得这些场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也会有一些人觉得,这样的问题让自己感觉十分不舒适。常常这两部分人会产生误解,不愿做出回应的一方可能会被加以“矫情”、“小心眼”又或是“叛逆”的标签。
但事实上,造成这样误解的原因,就是每个人心中的边界不同;而越过了他人的边界,就会对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不适感。
个人边界是什么?
边界是一个保护屏障,可以过滤和阻止消极情绪,同时也防止压力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通常需要两条边界:对内与对外的两条。它们如同两个同心圆,围绕在你的周围。内部的圆让你克己律人,而当你已经生气或受到伤害时,它还可以帮助你不去失控地继续传递伤害。而外部的边界会帮你过滤,并阻止其他人向你传递的潜在危害。
你的边界,是有效边界吗?
脆弱的边界,可能会让你无法承受外来的情绪。过于强硬的边界,则可能会影响你接受外界信息,并使你思绪过多,最终导致无法向外传达自己的情绪,从而造成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如果出现了以下状态,可能表明你的边界不那么有效:
(1)你的感情频繁或容易受到伤害,有时是来自不认识你的人;
(2)你不敢为自己挺身而出,因为害怕给别人带来伤害;
(3)你发现给予比接受容易得多;
(4)在友谊和人际关系中,你发现很难谈论自己。
我们该如何确立自己的边界呢?
情感技能是构成边界的基石。我们要先学会有意识的去注意、接纳和重视自己的感觉。从尊重自己的感觉开始,我们会慢慢体验到情感中更细微的部分——这些感觉会警告你、引领你、激励你或让你充满活力。我们在意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要去在意?
随着感觉的逐步细分,我们也会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就像前文中所述的同心圆,在了解自己情绪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确立圆的位置。我们甚至可以用想象的方式,更可视化我们的边界。例如,想象我们内外边界的高度、质感、颜色等等。边界在整个过程中会越来越具像化,在我们的内心中它的存在也会更加坚固。
大多时候,我们很难改变他人,所以去寻找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相处方式时,不如从自我做起。
尊重自我的感受和边界时,我们对于他人边界感的思考和同理心同样也会增强。
我们可以礼貌的询问对方是否介意,或者是否愿意做出回应。如果你认为已经足够尊重对方,但在交流过程中仍令你感觉不适时,那么是时候从心理上疏远这段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