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孔雀心理”……

(2022-12-30 08:59:59)
标签:

健康

情感

情绪

心理

分类: 心灵保养
斯威夫特曾说:无论谁想获得自尊的名声,都应该隐藏起他的自负。

反观生活,有太多人常常陷入盲目攀比,企图通过外在的丰饶,赢得别人的羡慕,却往往一不小心陷入另一种失落中。

就如同动物园里的孔雀,见到色彩鲜艳的丝巾,就盲目地展开美丽的翅膀,却一不小心露出自己的屁股。

这种“孔雀心理”不仅很难让人获得自尊,反而还会把人生拉向低谷。

要想获得真正的自尊,真正需要做的是成长自己。

就如海明威所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他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01
“孔雀心理”,
正在暴露你的人生短板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短视频:为了像别人一样有车,月薪3000的博主,贷款买了一辆代步车,月供1700多,剩下来的钱光是维持日常开销都已然是杯水车薪。

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屡见不鲜,许多人盲目地跟别人攀比,到头来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年轻时,我们总是喜欢各种攀比,各种炫耀,执着于追求一时的风光。

如今却发现,生活如人饮水,你的盲目攀比,正在暴露你的人生短板。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位小公务员的妻子,生活条件一般,却很虚荣,爱攀比。

为了体面地去参加一次聚会,她先是花了400法郎的积蓄订制一条礼服,又向朋友借了一条昂贵的项链。

不出所料,她借此在聚会上光彩夺目,赢得了无数赞赏。而不幸的是,珍珠项链不翼而飞,而项链的价值是十万。

这显然是马蒂尔德夫妇无法承担了,为了偿还这条项链欠下的债务,他们夫妇俩整整吃了十年苦。

一晚上的风光,竟要花费10年的青春来偿还,这份付出太昂贵了,而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马蒂尔德的盲目攀比。

生活中,有太多人有过马蒂尔德类似的想法,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过成倍的价格。

毛姆曾说:“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

虚荣和炫耀,就像被风吹起的扬沙一样,不但让人迷失了自我,也看不清路途。

当我们深陷其中,就会越来越被虚荣和炫耀所裹挟,人生就像进入漩涡一样,很难向上走。

要知道,每个人拥有的东西参差不齐,有人家财万贯,有人家庭和睦,如果总是眼睛盯着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人生便很难走好。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孔雀心理”……

02
和自己比,人生才会真的变好

前段时间有一则短视频,一对夫妻5年时间存了100万。

为了攒钱,他们很注意生活的各方面,比如食品,他们会有选择地买一些临期食品,许多商品的价格只需要原价的一半甚至更低。

这样一来,一年在食品上就能省2万到3万。

在穿着上,他们也注重实用,甚至同样的白色短袖买回来好几件换着穿。

大家看过视频后褒贬不一,很多人都持否定态度,觉得没有必要这样生活。

要知道,这对夫妻年薪加到一起大约有30万,他们的做法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目标。

“孔雀心理”在他们身上似乎并不存在。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孔雀心理”……

他们没有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做法,反而是很清晰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他们的人生也因此一点一点在变好。

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比他们收入低很多的人,却往往会因为羡慕有人享受着更好的物质生活,不惜让自己变成月光族。

到头来,除了与人攀比的一时快感,生活没有任何承担风险的能力。

要知道,在前进的路上,唯有关注既定的目标,才会把人生的路走宽,走阔。

最近,“酷抠族”一词出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总是按需消费,不会因为五花八门的广告,周边人的消费而下单,反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能省的地方绝对不乱花。

而另一方面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目标,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而全力以赴。

有人说:“把金钱和精力攒起来,用在自己爱的事务上,我觉得这才是对自己负责。”

这样的日子久了,会让人从内到外都有序起来,当生活遇到难题时,也会轻松地度过。

犹记得加缪曾说:“我并不期待人生总是顺风顺水,但希望遇到难关时,能够是它的对手。”

真正的智者,从来都懂得从内给自己的人生增加厚度。他们不争一时一次的风光,却懂得暗自修建自己的护城河。

03
真正的优秀,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一个人想要证明自己优秀,并不是要追求样样比别人好。每个人擅长的方面不尽相同,做好自己选择的,自己擅长的事情,让生活越来越趋近于自己期望的样子就好了。

1. 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故事很有感触。笔者讲述的是自己上学时的一段往事。

在班级里,人人都争着要考第一名,笔者也不例外。

就在一次考试中,他数学考了第一名,兴奋地一路跑回家告诉了父亲,原本心心念念以为父亲会夸奖自己,却等来了父亲的责问:“只考了71分的第一名,有什么用?”

我们有多沉浸于与人攀比,就有多忽略自身的目标。

这个成绩,在自己关注的攀比的圈子里面,诚然是一次优于他人,却并不一定能够帮助自己达成学业目标。

而我们要做的,从来都是盯紧自己的目标,并心无旁骛地为之努力。

2. 摆脱从众心理:

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总是盲目攀比,他本来有自己的住房,但看到别人把旧房子推倒,重新盖了更好的房子时,不由心生羡慕。

于是第二天,便找人来推倒了自己的旧房子。

但就在他要求对方帮自己把房子盖得更好时,对方提出的价格却不是他能够支付的,他也因此没有了住房。

当他看到有单身汉生活得很自由时,又心生羡慕,竟然与妻子提出了离婚。

等他醒悟过来时,房子和家都已经没有了。

在“孔雀心理”的影响下,我们太容易因为羡慕别人做什么,一拍脑袋就做什么,却往往忽略了后果。

很多时候,我们恰恰需要一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慧。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孔雀心理”……

3. 降低自我要求:

适当地降低自我要求,是摆脱“孔雀心理”的良药。

有句话说,能力匹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恼的根源。

很多人总是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之处,盲目地想要追求和别人的外在一样。甚至有人因此消费透支,时间久了还拆东墙补西墙,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

当我们能够冷静下来,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根据实际能力去追求物质时,很多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

04

有句话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比赢了任何人都重要。

很多人并不是自身能力差,而是无法克制住自己盲目攀比的心。

从今天开始,不妨降低一些自我要求,设定一些自己踮一下脚尖就能够达到的目标。然后不受他人影响,清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