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不容忽视,如何识别?

标签:
健康情感情绪心理育儿 |
分类: 抑郁焦虑 |
在许多人的眼里,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纯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美好花季,很难将孩子与抑郁障碍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抑郁障碍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重要精神心理问题,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而作为家长,需要正确认识这种疾病,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01
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
作为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情绪?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呢?
要先说明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抑郁情绪”、“抑郁心境”,跟医学心理学诊断上的“抑郁症”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青少年时期是情绪非常丰富的时期,也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的时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抑郁”、“忧虑”、“伤心”等情绪是很常见的,也是正常的。但通常这些情绪都不会持续很久,不会带来行为和功能显著和持久的改变,也几乎不会导致自伤行为的产生。
所以,家长要着重观察孩子是短期、一过性的抑郁情绪?还是较长时期的改变?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可能表现为悲伤、不高兴、爱发脾气)或者兴趣下降、快感缺失,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且持续时长超过了两周的时间。那么,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孩子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因为这两项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这两点可以是青少年自己的报告,也可以来自家长、老师等他人的观察)。
这时候,家长需要给与孩子更多的关心,并且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必要时及时求助就医。
02
青少年抑郁的其他症状
在上述核心症状之外,如果青少年还伴随着以下状况中的一种或多种,那么建议家长应该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1、与之前的行为有所不同:
经常觉得厌倦和无聊,对之前感兴趣的事情丧失兴趣;对他人的行为更加敏感、产生极大的反应;忽然开始从事高风险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
2、社会功能出现退化:
不去学校,考试分数大幅度降低;学习效率变低,注意力不能集中,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
3、身体机能出现退化: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过多;体重或食欲的显著增加或减少;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等。
4、出现无意义感或不恰当的内疚感:
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将事情糟糕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等。
5、出现自伤的念头:
觉得自己没了可能会更好;反复出现自伤的想法,甚至有具体的自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