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普】老年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2022-11-12 15:31:12)
标签:

心理

健康

情感

情绪

分类: 心灵保养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但社会上重视躯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

No.1

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

老年人随着生理机制的衰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有研究指出,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60岁以上的中国老人中,有超过25%的人因为身体或其他各种原因,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由于家人的忽略或者认识不到位,导致老年人接受心理服务的比例极低。

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估算,我国60岁以上老人抑郁症发病率已经高达13%,抑郁症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科普】老年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No.2

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因素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以下三种情况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疾病和衰老:

人到60 岁以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的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会出现因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的情况。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精神创伤:

人到老年,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状态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后,百无聊赖,子女也成家立业忙碌去了,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发老年人的孤独、苦闷和寂寞,觉得自己“老来无用”的心理,导致老人举止变化异常。

加上老年人内分泌水平低下,心脑血管衰老,更易引发老年抑郁症,这种心态还伴随着忧郁、绝望、轻生,给老人生理上带来不良影响。

【科普】老年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No.3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人情绪易低落需防范(尤其是节后):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每一种情感都具有不同的等级,同时也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比如说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爱与恨等。

一般来讲,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也就越大,很容易滑向相同等级的对立情绪状态。比如说,我们为一件事感受到非常紧张,当这件事情度过后,便进入非常放松的心理状态。对父母来讲,儿孙们回到家很容易让父母觉得特别热闹、特别开心,而一旦聚会结束,儿孙离开,老人的情绪就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儿女们应该意识到父母可能出现的情绪,并有意识地采取干预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