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易情绪低落?可能是季节性情绪失调!

标签:
心理健康情感情绪 |
分类: 心理常识 |
许多人不喜欢冬天,觉得冬天会让人感到情绪很差,常常陷入抑郁情绪。
但如果你明显地感受到悲伤和易激惹,总是觉得劳累和疲乏,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睡眠增多,缺乏能量,在社交场合退缩,饮食上总是渴望糖和碳水化合物,那么就需要注意是不是与季节性情绪失调有关了。
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在国外经常把它俗称为“冬季忧郁症”,是通常发生于秋季末和冬季的一种感情的或者情绪的失调。大多数的SAD患者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有良好的健康状态,但在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的季节会感到忧郁的症状。在热带,SAD即便存在也很少见。但在北纬30度以北或者南纬30度以南,SAD显著存在。现在的科学认为,季节性的情绪波动同阳光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冬季容易情绪低落?
这其实是个生理问题,是大自然的规律。环境的变化,会对我们体内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产生影响。
比如说,秋季和冬季阳光减少,人体内的五羟色胺活跃程度就会下降——而五羟色胺的活跃程度下降与抑郁有关。
再比如褪黑素,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增加人们在黑暗中的睡意。秋冬季节阳光减弱,人体褪黑素分泌也会增加,导致疲倦和睡意。
此外,秋冬季节阳光更少,如果皮肤接触到的阳光减少,机体产生的维生素D会减少,而维生素D的缺乏也与临床上的抑郁症状有关。
季节性情绪失调由血清素水平降低所诱发,大脑中的这种化学物质能够左右情绪,其分泌受到季节性光照变化的影响。白昼变短同样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又称昼夜节律,继而导致褪黑素(调节情绪和睡眠规律的荷尔蒙)分泌失衡。研究发现,在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以及女性群体、长期呆在室内的人等更容易出现类似情况。季节性情绪失调在北方气候地区更常见,北方冬季的白天都很短。
那么,该如何调节冬季抑郁情绪?
1、多晒太阳:
尤其是在早上。即使忙的不可开交,也要尽可能的多晒太阳。尽管任何数量的户外光线,都有助于提升血清素水平,但在清晨享受阳光似乎效果最佳。把家里的电灯泡换成全光谱灯泡会大有益处,因为全光谱灯泡发出的光和太阳光相似。
2、多运动:
老人朋友可利用午休后时间,到户外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研究表明,平时多运动可以避免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因为运动可以提升血清素和内啡肽水平,两者都能使人产生“跑步者的愉悦感”,并已得到证实可以对抗抑郁症。适度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任何能提高心率的活动,包括日常琐事,都会有所帮助,尤其是在户外或阳光明媚的窗户附近。瑜伽、慢跑和太极都能帮助你提升心情。
3、正确的饮食:
这可能很难,但要避免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零食。选择吃大量的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可以帮助你感觉更好。
其实,在季节变化的时候,及时进行生活和心理上的调整,是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最好的方法。正确看待由季节变化带来的情绪影响,每一个季节,都应该被喜欢。
后一篇:总习惯性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