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30
  • 关注人气: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亲子关系中划分边界,孩子更独立!

(2022-09-12 10:01:12)
标签:

心理

教育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有人说, 养娃的过程,比起关注和投入,真正考验的是爸妈的“定力”。

深以为然。

作为父母,不仅要承担工作、生活的重压,更常常因为孩子的问题慌了手脚。

而且越想帮孩子解决问题,越是被孩子当“敌人”,偏偏和自己“对着干”。

可童年正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关键期,难道要放任不管吗?

别着急,听听阿娟的故事,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个新的视角。

阿娟觉得,仅孩子上学这两年,自己老了不止十岁。

她家小宝几乎事事要她操心,就连早上穿反鞋子出门,也要中午回家等她发现;而且性格特别懒散,躺在床上吃薯片,吃得到处是碎屑,怎么让他收拾都不动更别说学习习惯,不是作业拖延,就是考试马虎,导致她频繁被找家长。

阿娟每天要跟在孩子后面收拾卫生,又要监督孩子学习,时刻承受“愤怒又无力”的情绪消耗,还要控制自己不崩溃。

“有一次陪小宝做数学题,磨蹭一小时,做对不到三分之一!我当时恨不得撕了作业本……”

可各种方法都试了,孩子不仅没变化,和她的关系也越来越差,还能怎么办?

在亲子关系中划分边界,孩子更独立!

直到偶然参加一个育儿工作坊,她被老师问住:

“如果你事事为小宝考虑周全,那他为什么要改呢?”

阿娟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局者迷」,紧盯孩子的表现,忽略了背后的动力。

孩子生命刚开始的几年,几乎全部依赖父母。这会导致父母和孩子都形成一种心理惯性:父母要帮孩子解决问题。

这种“照顾与被照顾”的亲子关系模式,不仅压缩了父母的生活空间,也阻碍了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

来到孩子的童年期,父母要完成的核心动作不是亲力亲为,而是要学会放手。

她很怀疑自己撒手不管,家里的“熊”孩子更要“上房揭瓦”,但还是决定试一试。

在亲子关系中划分边界,孩子更独立!

果然,小宝接手控制权后,房间乱到不能看。可不到一星期自己也受不了,不仅打扫卫生,还要重新调整布局。

看着床头刚贴好的球星海报,尝到了自己做主的“甜头”。

学习上也更加用心,自己制定目标,黏着她达成就兑换礼物,眼神越来越坚定了。

其实阿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亲子关系中划分边界,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

而孩子在应对家务、学业等过程中,自然长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因此,家庭中真正健康的互动关系,就是界限适中。这会让人既有归属感,同时又保持个人独立。

对亲子关系而言,尤其如此。

有了边界,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对学习和生活能够控制的部分,承担责任,走向独立;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边界和约定的规则,在合作与分享中,和他人建立连接

在亲子关系中划分边界,孩子更独立!

然而太多爸妈习惯了替孩子承担责任,陷在“父母追,孩子逃”的模式里导致问题如同滚雪球一般,随着时间的发酵而越来越难处理。

父母需要抓住孩子心理发展关键期,培养孩子独立、合作的人格品质。

只有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具有问题解决能力的个体,才能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