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2021-06-28 09:41:24)
标签:

阳光心理

文化

情感

健康

育儿

分类: 心理常识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现象?


逛街的时候,你看上了一款漂亮的裙子,但是看看价格没有舍得买下来,回家之后,你会不会想着“当时就应该买下来”?


吃饭的时候,有一种菜你特别想吃,但是最后没有点,等你吃完后,会不会想着“下次来我一定要点那个菜”?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总感觉那个没有得到的会是好的。


这都是跟一个心理学效应有关,这个效应就是蔡格尼克效应,又名“契可尼效应”。


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Β.Β.蔡戈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


她让被试做22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


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


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


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


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


蔡戈尼效应是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罗嗦,时常半途而废,总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


一个从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采;但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


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在工作方面,不做完不罢休的人可能是个工作狂。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把这种态度缓和一下,不仅使你能在周末离开办公室,你还有时间去应付因工作狂带来的问题:自我怀疑,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或不能应付紧张等等。


非做完不可的人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很可能冒把自己封死在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上的危险。兴趣一旦变成狂热,就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表示过分强烈的完成驱动力正在渐渐主宰你的消遣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