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颖:撕我这事,肯定没人能比我妈强

标签:
阳光心理情感 |
前几天,新一期的《中国新说唱》播出。
最令人震撼的,是张靓颖带来的新歌《Dear Jane
》。她将出道15年所受的争议全部写进了歌词,大胆直接,从自扒自爆到自黑自嘲,堪称今年最勇敢的歌词之一。
有一句歌词特别戳心:撕我这事没人能比我妈强。
我们来看看,这对母女到底怎么了?
那些扎根在心里的刺痛
这段母女之间的“开撕”,大家最早了解,可能始于张靓颖母亲张桂英发出的一封公开信。
2016年10月,离张靓颖与冯轲在意大利的婚期还有一个月。那时,张靓颖可能正怀揣着一颗待嫁少女心,期待着,想象着,终于要如愿嫁给20岁时就想嫁的男人了。
一切看似井然有序。那个从小父母离异的女孩终于要开往幸福终点站,往后余生,终于有人可以细细收藏,妥贴安放自己,给她一个幸福稳定的家,让她不用再独自一个人。
从此以后,她再也不用午夜梦回,去体会那些扎根在心里的刺和痛了:
「爸爸回家要4岁的她去洗他的袜子。」
「长辈的那句谁让你不是男孩子。」
「每月为一百块生活费去听别人话里的刺。」
「十几岁在酒吧唱歌被老师和同学无声的轻视。」
也正是那时,母亲张桂英却在网上扔出了一封公开信,反对女儿的婚事。
这封信的威力不亚于一颗原子弹,信中称冯轲欺骗张靓颖使其当上小三;冯轲侵吞张靓颖和她公司的股份;冯轲不是一个可以把女儿托付终身的男人。
http://m.xlzxyg.com/uploads/allimg/201006/1-201006091549412.jpg
此信一出,局面尴尬至极。
一瞬间,张靓颖成了小三上位,13年如一日迷恋心机男的无知少女。冯轲则成了出轨薄情男,利用张靓颖赚钱、侵吞张家财产的骗子。
哪怕冯轲快速做出六点回应,网上仍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婚礼还没举行,一家人就闹到这般田地。
张靓颖在家乡成都出席发布会,当场情绪失控流泪。“那个星期我的脑子完全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干嘛,毫无方向,也词穷”,她说。
张桂英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表层上来看,她是为了女儿好。
就像公开信的标题一样,《我不想让女儿再错下去》。所以,她洋洋洒洒、举一反三,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女儿是错的。
为此,她不惜在公众面前揭露女儿隐私,让第三方参与进来一起评理、投票、拿主意。
可是,这个道理真的能讲的清吗?
http://m.xlzxyg.com/uploads/allimg/201006/1-201006091935362.jpg
艰难的人生主权抢夺题
我们知道在家庭当中,道理有时候并不那么管用。
有时候,谁占领了道德制高点,谁就是对的。
就像张靓颖说,“我在我妈面前,她只要道理讲不过我的时候,她就会说‘我是你妈’,我就说‘好,你赢了’。任何一句道理都大不过‘我生下了你’”。
再者,我们往深层去看,这一切真的只是为了讲道理吗?
与其说这场撕是一场是非对错证明题,不如说是一场“听自己的”还是“听母亲的”人生主权抢夺题。
你,必须要听我的!
我是你妈,你要听我的
我有个朋友小兰,和她男朋友相恋五年。男生各方面条件都挺好的,对小兰也很不错,原本想修成正果,准备结婚了,但她母亲却极力反对。
她母亲说,他们生辰八字不合,坚决不能结婚,想让他们分手,小兰不同意,她妈就闹得要上吊自杀,以死威胁。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作罢,一对有情人就这样活生生被拆散,让人唏嘘不已。
这世上,很多看起来伟大的父爱母爱,实质上其实是道德绑架。
他们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小到吃水果,大到人生选择。
你填志愿要报考这个专业,你不能跟那个人谈恋爱,你要去考公务员,你要去相亲嫁人……
不听话就是不孝顺?
http://m.xlzxyg.com/uploads/allimg/201006/1-20100609202Ob.jpg
父母总能轻易地抓住你的弱点,以此威胁,而你就像被钳制住,痛苦万分,却又无能为力。
在他们看来,孩子是自己生的,作为父母就是有权利,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如果不听话,那就是不孝顺。
一点不合他们的心意,就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一脸委屈,把威胁当家常便饭,对你进行控诉。
养你这么大你就这么对我?
辛辛苦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
强调自己的牺牲,无限放大自己的付出,顾影自怜,并以此作为要挟,操控着你的人生。
妈妈的爱像编织的网,将我包裹到窒息
http://m.xlzxyg.com/uploads/allimg/201006/1-20100609210L44.jpg
我活着的意义,就是你
小倩是一个高二女生,母亲是一名护士,在她上小学时,父母因为感情不合离异,从此以后,小倩的母亲因为不能给小倩一个完整的家而加倍的照顾小倩。
听同事说早上起床喝水对身体好,每天早上都会为小倩准备一杯不冷不热的水,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刚开始,小倩并不想喝,不过经过几次的争吵和斗争无果,小倩只好照做。
自从跟老公离婚,小倩妈妈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女儿。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家庭和照顾女儿身上,为了女儿什么苦都不怕。
女儿想学钢琴,光学费一年就要5000元,对一个护士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还买了钢琴方便小倩练习。
这些年来,她以微薄薪水抚养女儿。女儿是生命中唯一的人,是她所有的注意力,生活的焦点,人生的太阳。
小
倩上高中,因为学校离家远需要住宿,但是小倩无法适应学校的住宿生活,觉得学校的饭不好吃,宿舍的女孩们太吵,影响自己休息。小倩妈妈不放心,就直接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为了照顾小倩,妈妈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上下班。
总之一句话,就是小倩高兴,她妈妈就开心,小倩一难过,妈妈就觉得晴天霹雳。用小倩的话说就是我连生气、难过的权利都没有。
妈妈的爱,就像一张网紧紧的包裹着小倩,让她无法挣脱。
自从跟老公离婚,小倩妈妈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女儿。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家庭和照顾女儿身上,为了女儿什么苦都不怕。
女儿想学钢琴,光学费一年就要5000元,对一个护士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还买了钢琴方便小倩练习。
这些年来,她以微薄薪水抚养女儿。女儿是生命中唯一的人,是她所有的注意力,生活的焦点,人生的太阳。
小
倩上高中,因为学校离家远需要住宿,但是小倩无法适应学校的住宿生活,觉得学校的饭不好吃,宿舍的女孩们太吵,影响自己休息。小倩妈妈不放心,就直接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为了照顾小倩,妈妈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上下班。
总之一句话,就是小倩高兴,她妈妈就开心,小倩一难过,妈妈就觉得晴天霹雳。用小倩的话说就是我连生气、难过的权利都没有。
妈妈的爱,就像一张网紧紧的包裹着小倩,让她无法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