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30
  • 关注人气: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良的亲子关系病态的家庭结构

(2020-06-27 09:55:28)
不良的亲子关系病态的家庭结构


亲子关系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发生的最早,在出生前就已经产生,并且会陪伴我们终生。

一个人的心理组织、心理潜能、人际关系等都带着家庭的烙印。 亲子关系,血肉相连,心心相印,所以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01 大家知道,孩子出现心理障碍常常和家庭有关系。

有时候,被我们认定为病人的那个人可能是个小孩,但是实际上是家庭,当家长做出改变,孩子的症状就会改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家庭中父母亲角色颠倒.

母亲很厉害,父亲却很懦弱、被动、逃避、没有担当、不负责任。这个家庭如果是男孩,这个孩子有可能会对父亲认同,长大后也会懦弱、被动、逃避、没有担当、不负责任。

也有可能对父亲反向认同,会滋生出丈夫的角色,主动地帮助妈妈担当,管理,承担这个家。这个家庭若是女孩,很有可能这个女孩在她的婚姻中活成妈妈的样子 

03 还有一种比较突出的模式叫做婚姻分裂

是指父母之间发生争斗、吵架甚至打架,互相争夺孩子对自己的孝顺、忠诚,常常在孩子面前暴露他们的分歧矛盾。 

最常见的就是这样的场景:闹矛盾的夫妻质问孩子:“你想跟爸爸还是跟妈妈?”

这样的处境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惨烈,是具有摧毁性作用的,因为他们让孩子的忠诚和孝心发生了冲突。 

婚姻偏斜也有这样的问题,只不过不是以这样激烈的形式出现,子女很自然地被控制在夫妻中强势一方的手上,制造出孩子内心冲突

不良的亲子关系病态的家庭结构


04 有的父母亲养育孩子就好比培养战士.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的时候就是派遣。孩子长大以后离开家执行任务、完成使命,去延续生物学的生命,去实现家族的社会理想。这叫派遣理论,这里面就会出现以下几种偏差的情况:
 
 第一种是过分要求.

超过了孩子的禀赋、能力、素质,简单说就是揠苗助长。

第二种就是家长派给孩子很多任务.

父亲说一种,母亲说一种,孩子不知道要完成那个任务。或者父母说了很多任务,一会儿当明星,,一会要当官……这叫任务冲突。

第三种是孝心冲突。
不和谐家庭最大的问题。孩子被划线站队后不知道对谁好,结果两边受气。

孩子如果习得左右逢源带来的好处,为了自保就会惯用这种方法,但是孩子表面运用了这种方法,内心又会有很强的自罪感,会有很强的内心冲突。

 第四种是派遣不出去,临门一脚踢不走。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没有遵循孩子生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没有学会慢慢放手,没有把孩子正常派遣出去执行任务,这个叫派遣失败。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平时乖巧懂事的孩子在即将上大学、工作,或是结婚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心理问题。我们常常提到的啃老族、宅一族就是派遣失败的表现,我们的专业术语叫做“心理分化程度太低”。

 我们了解到,有的家庭孩子直到初中甚至高中都没有和母亲分床,这样的孩子心理生病几率非常大。或者说,这种处境和亲子关系模式是一种高风险的模式。
 
第五种情况是孩子从小被忽略、忽视.
 
或者受到养育者的明显虐待。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被爱、被期待是什么滋味,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使命、有什么任务,这叫派遣不足、派遣模糊。

些家庭出来的孩子则容易抑郁,自暴自弃,变成反社会、边缘人格,易做出违法的事情。            


不良的亲子关系病态的家庭结构

 
有些父母用严苛的家教方式来教育儿女,比如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参加任何竞赛都要获得头奖,不准在练琴时喝水上厕所等。

绝对不在别人面前称赞自己的孩子,认为当众指责孩子会让她们有所长进…… 
默无闻的孩子背后所承受的压抑。

这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在后天孩子压抑的情绪会以丑陋的形式灾难性的爆发。孩子会极端的自我攻击,自伤自残。要不然会攻击向外,违法乱纪,要不会攻击养育者,出现杀父弑母。

 所以,要反对过分的养育和过分的教育。要让孩子健康成长,要尊重青少年儿童心身发展规律,不要过分操控、包办代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