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妈妈的“冷眼旁观”,盲童女孩的路越走越远

分类: 亲子教育 |
先来做一个游戏,假如你是一个盲人,是一个11岁大的孩子,你要去学校上学,在上学的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要下楼梯,要走马路,要过红绿灯,要上台阶。
一路上没有人在你身边引导者你,如果你不主动求助,可能会没有人帮你。
你可能会走错,甚至走到死胡同。
你可能回找不到盲道,或者是找到盲道了,却发现有一辆汽车停在盲道上。
再或者是盲道突然断开了,你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你,还愿意出门吗?
假如这个盲人不是你,而是你的孩子,你愿意让他出门吗?
对于盲人的世界,或许我们会很陌生。
下面这张图带你走进盲人的世界。
这张图片来自于一款名为《见》的游戏。
游戏中的主角只是一个有严重视力障碍的盲人,只能影影绰绰的看到一些事物,但是只看到一个轮廓,或者是连轮廓也看不到。
而那些全盲的人,是完全看不见的。
11岁的盲童高雅是哈尔滨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因视力发育不良,她看不到一点东西。
尽管看不见,但高雅是全校为数不多,能够每天“独自”上下学的孩子。
386米,96级台阶,她要“独自”走15分钟。然而她不知道,她从来不是孤身一人。
每一米,每一个台阶,妈妈其实都在身边,一步一步陪她走完。
但是因为妈妈很会“演”。
每次跟随在高雅的身边时妈妈都会把钥匙细心的收好,也不让自己发出声音,当高雅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也绝不插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就找一个陌生人帮她,做到隐形人一样的存在。
因为妈妈的会“演”,所以高雅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被妈妈“尾随”。
在咨询室里和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遇到的最多的还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我的一位同事,今年已经24岁,拿到驾照一年多了,虽然开车并不是很娴熟,但也算小心翼翼。可是每次开车只要爸爸坐在车上,那开一趟车下来父子俩肯定会大吵一场。
为什么呢?
因为爸爸总觉得儿子开车鲁莽不安全,起步停车不细心容易剐蹭,开车放音乐会分心.......
嗯......就是诸如此类的各种理由。
儿子嫌弃爸爸啰嗦,事多。
爸爸嫌弃儿子不听话,总觉得早晚得出大事。
儿子开车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出过大事,小摩擦小碰撞,连爸爸自己也会有。
归根到底还是爸爸不愿意对孩子放手,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孩子,盯着孩子的问题和不足。经常会搬出一句经典名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一旦出现问题,立马找到了理由:“看,让你不听我,出事了吧”
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其实更多的是来平复家长焦虑,孩子是否听话,表明了孩子是否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
还记得你小时候学的《纸上谈兵》的寓言故事吗?
开车是一样的道理。
新司机要想独立驾驶,就得多练,那就得允许他熄火,允许他方向盘不稳。如果爸爸因为此就控制了他的方向盘,那当爸爸不在的时候,孩子的方向盘应该由谁来控制呢?
孩子的人生又该由谁来驾驶呢?
放手了,但又焦虑的家长,看似虽然放手了,其实还不具备爱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家长需要成长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高雅妈妈的行为真的很适合众多的家长,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的陪伴,只要孩子还在安全范围之内就好。
踩水坑?
让她踩!回家给她换双鞋就好了。
走进死路了?
让她走!再倒回来就好了。
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让她自己想办法!实在找不到方法了,那就请求路人帮忙去帮她一下吧。但自己绝不会主动去帮她。
温暖地陪伴着孩子,给孩子“练车”的机会,尽管孩子会走错路,但是错误是宝贝,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只有经历了错误的道路,才知道正确的路在哪里!
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人更加喜爱声音。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奇迹,只有永不放弃,就像盲童高雅一样。
但也要学会放弃,就像高雅妈妈一样。
哪怕孩子会伤,会走进水坑,会撞上墙壁,会找不到家,但是走过所有的错路,孩子总有一天会平安无事的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