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活中的人格小测试为何如此令你深信不疑?

分类: 社会心理 |
“根据你选择什么口味的食物来揭示你的性格”
“史上最准的心理测验-------一道题了解你”
“星座揭示性格”
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网络,我们随处可见类似有着极其诱惑性标题的所谓的“人格测验”。
很显然,这些测验并不像科学的人格测验一样有着信度、效度等标准指标。
因此大多时候,我们称以上那些测验为“坊间人格测验”。
不过它们提供的解释却令不少人深信不疑并啧啧称准。

“坊间人格测验”既然不科学,又怎么能够生成让人觉得与自己性格特点相符合的描述呢?
原来这其中利用到了人们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即我们会倾向于把一般化描述看成是对自己人格的准确总结,称为“巴纳姆效应”。
这个效应是一位广受欢迎的魔术师肖曼•巴纳姆命名的。
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给大学生施测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几天之后研究者交给他们每人一份打印好的结果报告,然后让他们评价报告的准确性。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说报告上的描述与自己的情况十分的贴切,而事实上他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份精心伪造的报告。

看看下面的描述,是不是感觉很像你呢?
有时你是外向,易动感情,善于交际;而另一些时候你又是内向的,小心谨慎且保守。
你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而感到自豪,在没有充分的证据时,你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见。
在有压力或者紧张的状况下,你会体验到自我怀疑感。
尽管你很爱你的父母,但有时,你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事实上,这些陈述笼统且似是而非,他们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这就是“坊间人格测验”看起来很准的原因。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
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
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
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总之,“坊间人格测验”或许可以拿来娱乐,但仅此而已。
如果想真正的了解自己,接受科学检验的人格测验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