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2019-07-15 15:54:44)
分类: 亲子教育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有一句说的非常好,打娘胎起,父母就在折腾了.

希望你聪明,念书很棒,

或是念书不好,但是却很能干,

又或者是长的很帅很帅,像周润发,梁朝伟那么帅,

那么,现在,你满足父母的期待了吗?

 

昨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综艺《不好说,特想听》

 

这个综艺主要讲的是一些年轻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述职报告,向自己的父母讲述自己的工作。

做述职报告没问题,问题就是这些年轻人的职业有些特殊。

 

第一位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和我们是同行,对于了解心理咨询行业的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五六十岁的中年大叔会擦出什么的火花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位是一位创业者,生活在北京,月收入两万,但是妈妈却觉得还是不够,月收入两万不配生活在北京。

第三位是一位电竞选手,三十岁辞去公务员的职业,开始走上职业电竞手的道路。

第四位是一位时尚男公关,同时也是和妈妈交流碰撞最激烈的,谈话过程中几次中断,到最后也是不欢而散。

 

今天我们想谈一谈第四位时尚男公关天天的故事。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谈话的开始,天天向妈妈讲述工作的辛苦与辛酸,也让妈妈听的潸然泪下,而天天为什么重点讲述这些工作的不易。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原来是因为他18岁之后妈妈就不再给他提供经济支持,但是要求他买房、买车、买所有。

在采访中有一句话说的很是心酸“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妈妈感觉儿子很不易,想要儿子回家。

 

但是我听到的儿子说这些话的根本目的就是想告诉妈妈:

“我有今天的这一切,我所受过的苦,全都是因为你造成的。”

今天的谈话原本是想向母亲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但是听上去却像是给了母亲一个下马威。

所以,儿子失败了。

 

当妈妈开口时,天天试图和妈妈沟通,妈妈的反问,妈妈的姿态像是一个身经百战,令人闻风丧胆的谈判高手。

 

此时的天天不像是一个27岁的成年男人,仿佛是一个做错事了的小孩。

无语、无奈、而又无助.....

“但是!谈判还在继续。”

当天天真的说到妈妈的痛处的时候,妈妈对着天天恶狠狠的说了一句:

“如果真的不是因为你的话,我和爸的婚姻早完蛋了!

 

面对儿子的真心话,妈妈的这句话似乎是在说

你看我是因为你才没和你爸离婚的

我是因为你才忍受这份痛苦的婚姻的

我是因为你才不幸福的

你要为我的幸福负责

你不可以这样伤害我

 

妈妈的这句话我相信有很多的孩子都听过,父母总是把自己做不了决断的问题丢给孩子负责。

 

其实离不离婚,从来都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父母不想。

他们只是以离婚为借口,绑架孩子听话而已。

 

谈话继续了下去,妈妈又逐渐占了上风,妈妈的反问,让天天哑口无言。

 

“你能面对现实一点吗?”

“我不是在道德绑架你!”

“妈妈有让你骄傲的地方吗?”

“你的阴影在哪?”

“我想知道我儿子在做什么,我不该去这样做吗?”

“可以翻篇吗?”

“你可以忘记一些东西,人应该往前看!”

“豁达一些,大了,成人了!”

“你觉得你累吗?”

“你快乐吗?”

“在妈妈爸爸身上你没有好的回忆吗?”

 

终于,在妈妈的重压之下,天天情绪崩溃,妈妈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当天天尝试着和妈妈讲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妈妈做的并不是倾听和思考,而是试图改变天天的思想。

在尝试无果后,天天放弃了,离开了椅子,再也没有回来。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人精”时尚男公关坐拥十种社交模式,却搞不定亲妈

人和人沟通时是基于相互倾听和理解的,如果连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沟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节目开始之前,摄像组正在采访天天的时候,爸爸妈妈突然到访,摄像组问天天:

“他俩说要今天过来了吗?”

天天一脸无奈的苦笑说:

“他们有指纹,就是强逼之下,被迫给的”

 

并且给自己的家里安装了摄像头,问及原因,说是需要安全感。

 

在和妈妈的谈话中也曾提到过,小时候自己的房间的锁被扣掉,自己在卫生间洗澡的时候,妈妈可能随时都进来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被妈妈看光光本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当孩子有自我意识之后,能将自己和他人分开之后,家长最好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

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关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

不愿意跟父母一起出门

整天带着耳机

不和父母说话

在房间门上贴上“未经允许,不得入内”的纸条

日记本上锁

父母让向东,偏向西

他们旗帜鲜明地要自由、要独立、要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

 

此时,如果家长不能发现孩子的变化,不给他们空间,

要么会导致一场激烈的争吵,孩子越来越反抗父母,不信任父母;

要么孩子会把自己想要独立的念头压抑进内心,活成父母想要的乖宝宝的样子,成为传说中的妈宝男

 

精神分析中的分离个体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先与主要抚养者亲密无间地共生”,再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过程

 

第一次分离发生在儿童0-3岁时,婴儿逐渐分辨出自己是自己,母亲是母亲。

第二次分离就出现在青春期,这是孩子从心理上脱离父母、脱离原生家庭而走向独立与成长的关键一步。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包容、这种成全、这种成就也正是父母之爱的伟大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