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哪个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2019-03-26 09:30:24)
分类: 社会心理

哪个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成熟,是个很复杂的概念,但它也极为迫切。

说复杂,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它有完全不同的定义。

 

从法律上讲,

我们都知道 18 岁是个一刀切的 “成年里程碑”。

只要时间到了,

不管你准没准备好,你就是个成年人了,

全社会对你都能理直气壮地 “作为一个成人而所有期待”

 

但同样两个生理年龄 18 岁的人,

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内心成熟度,

能一样吗?未必。

 

说迫切,是因为我们从一生下来,

就背上了 “成长” 这个一生的课题。

我们自己迫切想要长大,

长辈和老师们也迫切期望着我们长大。

 

我们每次离 “成熟” 更近一步,

内心都能感受到一股莫大的力量,

外部也能受到家人的肯定和奖励。

 

复杂 迫切 早已过了 18 岁、转眼已逼近 28 岁,说话做事还时不时被周围的人说:

“都这么大人了,咋还这么不成熟?”

 

焦灼啊!!!

我还长得大吗???

 

哪个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美国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博士后 Jeffery Arnett 在其著作《Emerging Adulthood(成年伊始)》中写道:他曾经做过一项很有趣的研究,调查采访了 300 位来自世界各地的 18 - 29 岁人士、以及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就问他们一个问题。

 

“怎样的人,才算长大了?成年了?成熟了?”

 

虽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给出的答案不同、采访对象本人和其亲友给出的答案也有出入、男女之间、不同专业和职业的人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见解…… 

 

但是!以下 条,是这 300 人和他们的亲友,都达成共识的:

 

不依靠、也不允许别人为自己做决定,独立自主;

自己做的事情、说的话,导致的后果,自己能担起责任;

财政独立。

 

我想,和这 300 个受访者一样,

我们大家对这三点也同样是有共识的。

 

想要长大从自己做选择开始

 

讲个故事吧。

去年,我表弟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人生中第一次和父母分开那么远,也是第一次开始寄宿生活。

 

开学报道那天,一家人驱车亲自送他过去。

大包小包的放进宿舍后,父母开始帮他整理床铺

 

表弟他一瞬间脸红了。

他觉得父母这样做是因为当他还是个小孩子,

而这种“还没长大”的感觉与此时已经上大学长大了的感觉,发生了赤果果的冲突。

 

“儿子啊,你的床太硬了,睡着肯定不舒服,明天我再给你买条毯子送过来铺好…”

“不要!我自己能搞定!你就算送过来我也不用!”

 

表弟就这样对母亲发了脾气,

推推搡搡地把他们送走了。

 

结果第二天他自己去买了条毯子铺在下面,

因为晚上睡觉真的不舒服呀!

他发微信给我说了这个糗事。

 

他说:“现在我躺在我第一次给自己买的毯子上睡觉,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是呀,他可以自己拿主意、做选择了。

我笑了,发了一个拥抱的表情过去给他。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表弟的母亲知道他和我关系好、愿意听我的话,

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劝劝表弟:

“你跟他说,我周末再给他送毯子,不能不要。”

“阿姨你别担心了,昨晚他睡觉不舒服,今天已经自己买好了,哈哈~”

“啥?你还哈哈?我就说吧!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这么大人了还这么不懂事!”

 

我告诉阿姨:

“你该学着放手了。这点小事要让他自己学会承担的,最坏的结果不就是说不好而已。他这次自己可以给自己买毯子了,我相信这件事对他只有好的影响。”

 

聆听自己的心声、做了选择、承担后果、自己解决;

同时也知道联系信得过的人,

寻求解决方法、资讯、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表弟真是好样的!

 

哪个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第一学期结束,

他发现专业不是自己想学的,

毅然地选择了转专业。

 

我问他:“你就不担心转完专业自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吗,以后后悔了怎么办?”

表弟回答:“不要担心,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哪怕跪着我也要走完。”

 

能够对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表弟真的长大了。

 

财政独立前先精神独立

 

长大意味着,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活了。

当然这不是说“车子房子,我一定要用自己的钱买,不用爸妈的一分钱。”

 

啃老,未必是年轻人自主自愿的选择。

这是个社会现象,也可能由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育所致。

 

完完全全依靠自己的财政独立,

有多少人能做到?

别说 18 岁了,28 岁也够呛、38 岁都难说…… 

所以在彻底做到财政独立之前,先力争精神独立。

 

什么叫精神独立?

我们做孩子的,爸妈为了我们付出,

我们作为亲情的接收方,必须要考量这种爱的表达:

是否以尊重我们为前提、还是以他们自己的认知为唯一标准?

 

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我们的真实意愿、个人喜好?

 

如果我们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 YES,

于是决定接受父母的帮助,

比如让爸妈搞定房子首付、或是帮忙承担一部分房贷月供等。

 

这本身没有什么对错,

只是单纯美好的父母爱孩子、孩子接受了父母的爱。

 

但我们也要反过来思考,

这样会不会对父母有什么影响?

将来我们要怎样报答父母今天的付出?

 

毕竟我们不希望看到期待我们成长、想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到头来“好心帮了倒忙”。

 

父母帮不帮孩子、帮多少、怎么帮,

这本身都没什么问题。

关键在于:

这些帮助建立在彼此尊重、精神独立的基础上,

这样才能让我们得到父母亲爱的滋养,茁壮成长。

 

哪个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成长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你觉得哪个瞬间自己长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