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治•米勒: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2018-10-24 21:38:13)
标签:

认知心理学

米勒

心理学家

阳光心理

计划与行为

分类: 情感
乔治•米勒: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乔治•米勒,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在记忆方面的研究十分著名。

他1956年发表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米勒于1937年进入华盛顿大学,次年转学进亚拉巴马大学,主修语言学,1940 年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由于他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心理学的讨论会,因此毕业后应母校之聘担任普通心理学讲师,每周任课 16 小时,重复教授同一科目 16 次之多。

就这样使得未曾专修心理学的米勒,在“教学相长”的情况下进入心理学领域。

1942 年他接受该校资深心理学教授建议,到哈佛大学进修。

进哈佛大学后,他进入该校心理声学实验室,从事有关军用雷达电话系统方面的研究,1946 年即以心理声学研究为题,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8 年应哈佛大学之聘担任助教授,讲授语言沟通方面课程。

1950 年为研究语言沟通的数理理论,曾专程赴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行为科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一年,次年再进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研究。

1955 年晋升为哈佛大学副教授,三年后升为正教授。

1958 年任该校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1960 年与另一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J.布鲁纳联合成立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并在那里工作一直到 1967 年,其中在 1963 年曾任牛津大学研究教授。

1968-1978 年,他任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1979 年赴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任詹姆斯•麦克唐纳心理学教授,1990 年退休后任荣誉教授。

1986 年,米勒与哈曼共同组建了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

1986-1994 年,他任麦道基金会赞助的认知神经科学计划的负责人。

认知心理学研究

在 20 世纪 40 到 50 年代米勒开拓自己的学术生涯时,正值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有志于从人性本质观点真正从事科学心理学研究者,几乎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米勒在出版《语言与行为》一书之后,他感觉到行为主义只重视外显行为的研究取向,不足以了解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尤其是行为主义的学术霸道作风,使他感到厌恶。

1960 年他与另一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联合成立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命名即带有向行为主义挑战的意味。

乔治•米勒: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米勒在解释他们成立该中心的目的时,并不同意一般人将他们的心理学思想解释为认知革命。

他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并非完全创新,只能说是旧思想的复苏,使心理学恢复了原来研究内在心理活动的本来面貌。

惟其如此,自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的定义也随之由行为主义时代的“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改变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


神秘7±2

以信息处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萌芽时,电脑的资讯处理功能是影响因素之一。

米勒在讯息记忆上的研究成就,为新兴的认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的证据。

当时的心理学家虽然已将讯息处理的历程大致区分为感官记忆(sensory memory,2 秒以下)、短时记忆(short - term memory,15 秒以下)及长时记忆(long - term memory)。

但短时记忆的性质及其重要性,则是在米勒 1956 年发表研究报告《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之后才被确定的。

他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信息编码的概念。他认为编码最简单的方式是将输入信息归类,然后加以命名,最后储存的是这个命名而非输入信息本身。

编码是一个主动的转换过程,对经验并非严格地匹配,因此编码以及之后的解码往往会导致错误发生。

米勒的研究有两点意义:

在不得重复练习的情形下(如看电视字幕),在短时记忆内,一般人平均只能记下 7 个项目(如 7 位数字、7 个地名),是故从电话簿上查到电话号码后,待要拨号时往往会不复记忆。

短时记忆的量虽不能增加,但此7个事项的性质则可经由心理运作使之扩大。

如 2471530121987 是一长串数字,远超过 7 的限制。

但如经心理运作将之意义化,变成 24(小时) - 7(一星期) - 15((半个月) - 30(一个月) - 12(一年) - 1987(年),然后再记这长串数字就比较容易。

米勒称此种意义单位为组块(chunk)。

学习英文时由字母而单字,由单字而短句,由短句而长句,都是将零碎信息 经心理运作变成多个组块之后记下来的。

自米勒的研究之后,短时记忆才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成为特别受到重视的主题。

乔治•米勒: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为以信息加工理论研究记忆开创了道路,自此出现了一系列对记忆错觉的定量研究。

计划与行为

为了解释人在接触到信息(亦即刺激)时如何处理而变成他的知识,米勒与其同事在 1960 年出版《计划与行为的结构》一书。

书中他用“TOTE”四个字母来表示人在处理信息时,其行为是有结构的,是按计划进行的。

这四个字母的整个意义是测试 - 操作 - 测试 - 停止(Test - Operate - Test - Exit)。

用进浴池洗澡的过程说明其意义。

浴池放好水之后,先用手测试水温是否适合;如发现太冷(或太热),即操作龙头加放热(或冷)水;操作后再行测试,如觉得水温适当,处理水温的问题即告停止。

当然,米勒所说的 TOTE 所指者只是行为结构中的一个单元而已。

复杂的连续性行为,那就需要多个单元连续使用才能处理完毕,这时候 TOTE 就变为:测试 - 操作 - 测试 - 操作 - 测试 - 操作……测试 - 停止。

米勒《计划与行为的结构》一书中 TOTE 的观念,后来在信息处理论中,将人接受信息后的处理历程解释为:刺激(信息)→感官记忆→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中心理运作→复习→长时记忆中分类组织后永久储存。

虽然米勒的 TOTE 观念只是人类吸收知识的假设,但其假设后来经过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之后,证明他的假设是正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