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与心理学

标签:
心理学解梦文化时尚佛学 |
分类: 抑郁焦虑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解梦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和基础的。
对于多数了解心理学的人来说,解梦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喜欢挖掘自己和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而梦被当作是透视内心世界的一扇天窗。
由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的“代表性”,许多人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等同于梦的分析,进而使解梦成为心理学的代名词。
好莱坞的电影与此也是脱不了干系的,例如《最后分析》是很多人对心理学的最初了解的来源。
《爱德华大夫》是好莱玛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票房成绩斐然,使精神分析题材开始在电影中盛行。
这部影片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解梦,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也是许多人以为的心理学家的口头禅:“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
这里可以看出,解梦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梦是无意识支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与下意识一类的心理现象,属于潜意识,也就是潜心理。
一般来说,正规的解梦要在心理治疗师系统指导下解释和阐述。由治疗双方在友好探讨的气氛中持续进行。
梦的验证性由持续性来验证,包括人格中的阴影、隐藏能量。
早期的解梦经典精神分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途径,在与治疗师治疗过程的不断深入,总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来访者的内心防御。
一般来说,梦境中蕴藏着来访者最重要自我痊愈信息,在现实治愈陷入困境时,梦会出现。
梦境分析到一定程度,梦完成功能,也会消退,回归现实。
理智层面看,一个人或许未必最了解自己,但一定最了解自我所处的现实关系或环境,这一点也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治疗师无法逾越的地方。
但自我结构的无意识层面也会对梦境充满本能、冲突和困惑。
关于梦的治疗性和科学性,目前尚待争议。
早期经典分析及分析心理学(荣格派)认为,梦本身是潜意识最少经过污染的途径。争议的地方更在于梦的不确定性。
用现代科学验证梦的确定性目前未能实现,更多是当事人口述,无法用仪器重现。
一方面,随着当代心理学的突飞猛进,人本主义、认知疗法兴起,精神分析也向大众化靠拢,更强调治疗关系,先后演变了客体、自体、关系精神分析等趋向。
另一方面,分析心理学在梦境解读上仍旧保持了贵族化倾向,一周多次的梦境分析、沙盘、绘画等内容的传统得以延续。
目前,世界上现有的心理学理论中,对梦的解读已渐趋微,但在某些心理学理论中,解梦的方式依旧得到重视。
例如本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等理论均有利用。
而对于自然灾难、战争等内心深层创伤处理,分析心理学和本体心理学显露出局部优势。
现代行为疗法中的眼动疗法虽然带来更快更为便捷的处理,但从长程效果来看,人为的扰动反倒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PTSD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症状之间的联系已得到证实,许多精神分裂症症状实际是由创伤所致。
在神经症的治疗方面,精神分析相对擅长,人格治疗领域,一些介于现实非现实的神话原型、梦境、内心图式等因素直接对话,也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心理问题一旦演化开来,呈现的是万紫千红的缤纷乱象,一一对治起来,才有精神分析等长程的“拍尽阑干”的复杂局面。
对于来访者而言,是否愿意选择梦境作为自己的治疗方式,要取决于来访者本人和治疗师风格方面的配对。
打比方说,无论任何心理治疗,来访者本身的动能都是主要的动力。从治疗目标来看,甚至高于治疗师本身的配合,也因此治疗师是配合者。
但另一方面,治疗师本身的人格特征、治疗趋向又最终决定了治疗的途径与方向。
以下是一些关于解梦来访者的小建议:
自己不能记住梦怎么办?
比较好的办法是睡前告诉自己,我要记住梦,将笔或纸张放在身边。
醒来后除了要将梦境记录下来,一般治疗师还会要求梦者先行自我分析,观察其逻辑性与现实世界的偏差、生活事件影响。
所谓梦的预测性功能,也一般是在这种系统指导下才产生的。
梦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广口的阴影,而梦的光怪陆离、伪装阻抗尽在其中。
系统记录梦的关键在于确认,从不断重复,持续性,有联系的梦境中发现其规律。
否则,我们怎么能验证梦本身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呢?是否是治疗师本人投射或者是当事人歪曲误解?
除此之外,你醒来之后,最好能自己将当时的梦境画在纸张上。
当然不是让你当画家,只是防止情结的固着,争取到现实世界与内在意识的交流性和主动性。
解梦上一段时间后,梦会自动减少或消失,这不是梦者内心阻抗表现,一般是潜意识随着情结打开后,梦者内在防御机制的增强而客观存在。
解梦的失误处,会造成风险或内心情绪混乱,需专的护理,也包括事后保养和内心支持、解惑。
情结的打开,一定要伴随着内心能量释放,创伤被扰动后,必然伴随着内心隐藏能量的宣泄和与现实世界的贯穿。
这或会表现为心理治疗中无法理解的负面情绪产生,有点像内心洪水,当然凶猛异常。
不过,在阵痛中必然伴随着新人格的产生。这个有点脱离一般分析,会深入到人格治疗、集体无意识、先天能量涌动、情结原型等层面。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人格退行,做治疗,千万要慎之,要考察当事人的内心承受能力、精神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条件,这种治疗可是会很痛,
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一定是灵魂上紧贴来访者,但在精神层面又保持一定洞察与关注的位置上。
在不适合的情况下,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理念,有权力拒绝采纳解梦此种形式治疗。
“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
后一篇:两个好人,一段恶毒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