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历程的危机,其实就是康复的转机

(2018-10-02 10:28:42)
标签:

心理咨询

健康

时尚

情感

星座

分类: 家庭关系
心理咨询历程的危机,其实就是康复的转机

 
阳光心理首席咨询专家蒋庆伟老师在中心例行督导课程中,分享心理咨询历程的危机。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来访者问道:“你觉得我到了什么阶段?”或者“我们,现在走到了哪里?”
 
一般来说,能够提出这类问题的来访者通常在过去咨询中已经获得了一定能力,正尝试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也常会提出这样的困惑。
 
困惑的提出是因为不明白,而心理咨询本身是内心“死而复生”的历程,也是危机四伏的旅程。

表面上风平浪静,需要双方的投入与努力。换句话说,旧有低效关系模式解体,新的高效关系模式发展,内在自我诞生浮现。
 
其中,我以为危机至少包括三点:来访者内心世界、咨询关系变化、咨询者位置转换等均包含在整体咨询旅程中。
 
不过,咨询的历程大多是个人内心的世界成长变化。

因此,与其说心理咨询历程内有某某明确阶段,不如坦率讲,是我个人在回答这个根本困惑所做的努力。

因为,每个人内心的感受不同,究竟是不是这样,说不清楚。

我想,如果来访者能将此视为一个开端,引起自身去思考,则是万幸中的大幸事。
 
到了这里,我们想知道,心理咨询的历程究竟有过程么?能分阶段么?
 
答案是:有。可以分分看。
 
对咨询过程中的来访者来说,整个内心旅程可以分为心的三个阶段:
 
1、内心痛苦阶段。
 
2、内心渗透阶段。
 
3、内心自由阶段。
 

第一阶段:内心痛苦阶段。
 
一般来说,这一阶段的来访者一般处于有问题,难受焦灼,而且总被问题所蒙蔽,焦虑抑郁,总体痛苦的时期,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固守于煎熬,内外焦灼。

换句话说,也可以称之为:问题困扰阶段或初始阶段等。
 
第二阶段:内心渗透阶段。
 
这一阶段来访者的内心特征为常有问题,但问题不是非常难应付,急迫,虽有困难,亦能够顶住,但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主要精力反倒放在更深层内心世界的波动内挣扎。

因此,可以称为:问题深化阶段、内心深入阶段或人格调整阶段等。
 
第三阶段:内心自由阶段。

可以说,这阶段的来访者大多已经处于基本没太大问题,生活中没咨询也可以搞定,不过此时,求助者是需要一个空间,继续滋养内心,释放灵魂自由。

也因此,这一阶段还可以称之为人格完善时期,整合阶段等等。
 
通常讲,到了第三阶段后,来访者的外界依然有各种烦扰纷至沓来,但内心能力已经增强。

恰好是由于解决能力增强,主动面对承受的问题也在增加。

因此,到了第三阶段后期,对求助者的要求,一般就化为:想何时结束,就何时结束自由了。

心理咨询历程的危机,其实就是康复的转机


而上述的三个阶段,如果用数字来形象比喻,不妨可以这样尝试归纳为:
 
如果一个人健康内心能力为1,那么在初始时期,来访者由于生活情境困扰,大多能力处于0.2-0.85之间的水准间徘徊。

到了第二阶段,能力恢复至0.85-1.5之间。

而到了第三阶段,心理能力提升至1.5-3.0之间。
 
当然,这样的比喻只是大致,事实上咨询历程内一般不会如此,至少也是需要存疑的。

这是因为实际咨询中,来访者第一次来提到的困惑,虽然在第二次再说时,内心的纬度和视角一般会有些许的调整。

更常见的是不再说这件事了,而继续谈到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相关事件。
 

稍许有经验的咨询者会发现,来访者即便谈到同一事件时,思维的延展与扩张会发生不同变化,一些深层的感受开始浮现,情感内容变得深刻。

即便再顽固的人格障碍或精神障碍,天性内的一些共同作用开始发生。
 
况且,人一直以来都是多角度思考的动物,生活在社会关系里,随着治疗的进展与进程,往往是随着关系的发展而变化的,绝非自然科学内相对单纯“实验情境”。

至少从实践上,实在是难以完全认同所谓彻底的“科学”。
 
另外,在咨询者立场而言,一般来说对于日常咨询过程内,三个阶段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特征,也有不同。
 
例如在第一阶段内,来访者大多处于内心焦虑痛苦阶段,也因此,这时来访者一般会问的问题大致是“医生,你觉得我何时会好?”“还要治疗多久?”等等。

从类似提问中咨询者多少不难体会到,眼前咨询者内心的焦灼与痛苦。

而且,正因为太痛苦,来访者大多考虑的是如何迅速结束痛苦的问题。
 
到了第一阶段结束时,第二阶段开启,来访者因为内心痛苦缓解,表面问题初步改善,真正的困扰尚待浮现,随着人格的觉醒,因此才会有闲心,有空暇去思考诸如“你觉得我到了什么阶段?”或“我们现在走到了哪里?”之类的问题。

最后,到了第二阶段结束,第三阶段开始时,这时的来访者大多会提到的问题,口吻又会发生些许变化,比如说在末尾,来访者则通常学会了心平气和寻味“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或“你的感觉是?”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第三阶段内的问题,在第一阶段其实也经常出现在咨询里。但,实质的交流形式有不同。
 
假设在第一阶段里,求助者虽然会这样很客气的说,内心却并不准备接受答案或真相。

而到了第三阶段内,虽然是相同的问题,而其后的交流则通常会演变为征询治疗者的真实含义,询问问题实质,并说说自己真正困惑的地方。
 
那么,在专业意义而言,这时一般会认为内心过度防御融解,真实自我浮现。

而从通俗角度,双方的感觉上则是彼此更加真实自如,相互交流舒缓流畅。


心理咨询历程的危机,其实就是康复的转机
关注阳光   关爱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