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防止心理咨询基础思想被误解、误读

标签:
心理咨询师心理学阳光心理文化教育 |
分类: 抑郁焦虑 |
在阳光心理《心理咨询师成长公益沙龙》,有关心理咨询工作的探讨异常活跃。
来自某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阳光心理兼职咨询师姚老师,分享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真正的心理工作,讲究伦理是相对的,需要辩证认识并对待。
心理专业技术基础一再告诫新人,做心理咨询一是要避免成为街道大妈或妇联干部,彻头彻尾做政治思想工作。
二是要避免成为一副权威人士,就此掌握宇宙真理的模样,慷慨激扬,“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培训腔调。
事实上我们国内很讲究伦理道德,很多本该由专业技术解决的问题用伦理道德解决是惯例,也是在无法解决复杂问题时,有个便利解决的方式,就是简单道德化。
我国古代传统的做法是讲道德不讲科学,讲简单归因,不做系统归类整理,具体分析。
道德化嘛,看待问题很简单,一方面是好人,另一方面就是坏人,看起来比较容易辨认,一目了然。
这样操作的后果往往是只注重形式上的争议,忽略结果正义;只顾着当时解气,忘了后续;只注重眼前痛快,不注重长远打算。
那么,最后呈现出来的往往矛盾日积月累,终止爆发。
单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仁本主义思想,就同专业心理咨询过程内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很大区别。
1、历史背景不同。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也是集体文化心理中总容易混淆的地方,儒家研究仁本思想,是在中国古代2000多年前。
而现代心理治疗的人本主义思想,则是出自马斯洛、罗杰斯的思想体系。
2、对象不同。
儒家研究的仁本思想,无论从孔子还是其后续追随者,其主要目的仍然为统治者、通知阶层服务。
即便民为贵,社稷为轻的思想,也是建立在更好维护统治的基础上。
而人本主义思想针对的对象是来访者,是求助者。
3、范围不同。
儒家仁本主义是从理想社会秩序出发,倡导伦理守序,反应的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时期的一种思潮,应用与社会。
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则是从来访者自身潜力出发,反应的是对人性的本身的尊重与理解,应用于个人。
4、形式不同。
儒家采用主要以礼的方式,讲究何时何刻礼节都不能丧失,人人都遵守礼节,温文尔雅,这样社会才能够顺利发展进行。
而人本主义治疗讲究的是对人性本质的一种认识,每个人能够在社会更好地施展自身存在的技能,满足需求。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仁本主义与心理治疗的人本主义,不但从历史背景、对象不同、范围不同、形式不同之外,事实上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出发点到最终目的都截然不同的思想途径。
简单说,儒家仁本注重的顺从协调,是形式,也是外在。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则注重的是个人发展,是内心力量,也是内在。
我们需要警醒的是,这些舶来品包括现代心理咨询的精髓,事实上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认识,是心理咨询的基础。
而这一切,确实又是需要在我们这个具备两千年儒家思想传统的国家发展交融。
也因此,这事实上就是心理咨询的中国之行,不得不强调的关键所在。
事实证明,心理咨询基础思想在国内是被众多专业人士误解、误读的。
这反映了在整个社会群体乃至国度,在接受新鲜事物时的不同认识过程,还有就是,每个人内心中的核心自大。
甚至在很多时候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世界恰好会蒙蔽住自身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深度与程度。因此,理清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异常重要。
如果不理清这一点,你或许一直以为,只要我温和了就是人本主义治疗,然后对方就可以痊愈等等。
心痛啊!很多人都是死在这个认识上,然后咨客跑了,咨询失败。
而且,为此很多专业人士都在批判这个,但究其根本,是大多数人张冠李戴,连这个批判的东西到底什么都不明白。这
也是甚至目前在很多心理刊物上常见的认知错误。
错的就在于,你觉得看清楚对方长什么样了,却没有看清自己开始时究竟穿的是哪条“裤子”,且自欺欺人觉得自己已经早已是“裸奔”。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这一点的混淆确实让心理咨询在国内失分不少,属于失察。
如果假使我们要站在后世并结合当代的立场来看,一个国度内,集体无意识更多是无形中去发生影响。
因此,这一点上的差异又必须澄清,也必然要点明利害、陈述清楚。
看清别人的同时,能够坚决独立,映照出清晰自己,才是真正属于专业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根本态度。
即:你所认识、所坚持、所澄清的内容,一定是要有助于整个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观点。
分享一个笑话——
在一条不知名的街上住着一个穷人和富人。穷人,贫困潦倒,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富人却每日挥金如土。一天,他俩偶然碰到聊起。
富人说:“如果有一天你忽然从裤兜里掏出一大把大额钞票,你作何感想?”
穷人不假思索立刻回答:“我会以为自己穿错了裤子。”
个中思考,由自己体会。
关注阳光
关爱健康
后一篇:面部表情在心理咨询中的表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