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最需要行为矫正与心理疏导

标签:
中学生心理咨询行为矫正阳光心理育儿 |
根据阳光心理的调查研究,教育的落点在育,育的重中之重在心理健康的独立人格。
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相应的普及。
教育不仅要以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更要以为社会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严肃科普:文中所有姓名均为化名)
在阳光心理的例行督导工作中,心理督导老师以两个中学生的案例,强调中学阶段最需要行为矫正与心理疏导。
“问题学生”李坚
李坚在小升初考试中总分第一名,依照常理来看,应该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进入初中一段时间下来,让老师们大跌眼镜。
他除了学习成绩还可以以外,其余的各种情况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代名词“问题学生”。
他不写作业,上课说话、下座,小动作不断,而且表现出很“抗上”的外显行为,即以为自己不错了,所以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并且在这种“抗上”的状态中自得其乐,自我陶醉。
长时间的结果就是:他自以为很有个性,也自以为谁都不如他,但他就总是成为那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尖子生”,绝大部分考试与满分失之交臂。
老师们不喜欢他,同学们也不喜欢他,他自己也都知道,也知道原因,就是丝毫没有改进的打算。
心理咨询师分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李坚的行为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一、客观方面
1、李坚是家里的独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他转。他除了读书什么都不用干,导致了他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很欠缺,七年级了,连最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会干。
2、李坚天生资质不错,头脑灵活,学东西快。这些特点,在农村的生长环境中,会频繁被周围的大人夸赞和肯定。
3、在应试教育的学校氛围中,在李坚的最开始成长阶段,没有人及时纠正他行为习惯上的不足。
二、主观方面
初中一年级的李坚已经在十几年的客观成长中累积了自己的主见,在青春叛逆期的抬头阶段,更是追求“民主、自由”最张狂的时期,所以即便道理他都懂,他也仍然难以很快做出正确调整。
督导观点:对于李坚而言,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正很重要。
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周围的群体影响势必会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所以对李坚的行为矫正最好是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百分百严格要求,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矫正、巩固。
当然,这些都是客观方面。主观方面,要通过包括亲身体验在内的各种心理疏导,渐渐置换掉他已经内化的但却还不是很稳定的主见,让他从根本上接纳需要调整改进这一事实。
让他明白他所认为的这种个性和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需要坚持的独特性是两码事。让他明白只有正确的个性才是独特性,才值得坚持。
不爱说话的童童
童童是全年级公认的不怎么爱说话的女孩,确切的说是不会说整句的话。
她现在初中一年级。她没有小学的基础,从考试分数就可以一目了然,她连最基本的汉语拼音都不会写。
她原来的同学也不怎么搭理她,男同学甚至把她当成异类,避之唯恐不及。
她给老师的感觉是自卑、害羞,躲着人群。
心理咨询师分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我觉得童童的行为来源于以下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客观方面
1、童童是公认的学习很不好的“困难生”,再加上长期被周围的人忽略,时间久了,心理上难免自卑。加上她表达的少,学东西慢,时间久了,也就难于表达了,但并不是她没有什么想表达,更不是纯粹的不想表达。
2、深入接触,童童其实是个善良、乐观的孩子,像向日葵一样,一点儿阳光就可以让她微笑一整天,单纯的没有任何杂质。她和同龄人比,尽管智商先天不足,但是情商不错。她有能把一件小事重复千遍直到做好的坚韧和踏实。
3、她很幸运分到一个不错的班,同学们看着她的进步,都能真心为她感到高兴。遇到困难,大家会主动帮她,也经常鼓励她。
二、主观方面
她并不知道自己其实也有优点,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被忽略的状态。到了新的集体,遇到了新的老师和同学,耐心地教她方法,鼓励她努力。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她找到了乐趣,如此良性循环。
督导观点:
古语有云:因材施教。就算不能都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至少可以让先天素质不好的、可教的孩子、愿意学的孩子成长成拥有健全人格的普通人,健康快乐的成长。
就童童而言,最需要一个理解她、关注她的老师和家庭。
幸好童童的班主任理解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计划,协助咨询师开展疏导工作。
可能在她的生命中头一次有一个班主任这样的人关注她,一点一滴的教她。
从汉语拼音到横竖撇捺,一个字母一个字母、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的教;从古诗到课文,一个音一个音、一句话一句话的纠正。
一个月后,她能够背诵、默写十首古诗,而且不错一个音、一个字。
很多时候,一首诗,从不会到会,她都要背、写几十遍,但是她从来没跟老师说过她想放弃,也从来没跟老师说过她有困难、她做不到。
她一直都笑着来找班主任老师,给老师的感觉是她看到老师她都觉得开心。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她有困难。她心里得到的来自老师同学的认同和鼓励,带着她走过了七年级。
一年下来也带给了她满满的收获:在学年结束的时候,她已经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的播音,能够一字不落、一字不错的背诵朱自清的《春》和《木兰诗》,并且能全部默写。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来自群体的认同和鼓励,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对一些个体能够产生积极的群体影响,并且随着时间内化成个体本身的自我认同,从而为她的学习、生活乃至生命打开一扇崭新的窗。
前一篇:弗洛伊德:我将在自由中死去
后一篇:为什么美女大多不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