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上了大学,也没有人会把你埋在春天里

标签:
教育星座财经情感佛学 |
分类: 社会心理 |
大学生也会厌学,可能超出一般人的意料。
在阳光心理的《大学生团体活动》中,来自洛阳市几所高校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严肃科普:文中涉及个人,均为化名)。
————————————
1 ————————————
郑黎明同学分享
每到考试季,我就感觉自己像个罪人,用满清十大酷刑来惩罚我都不够。
吃喝玩乐的时候感觉很负罪,但是就是提不起劲来学习;一觉睡到大中午的时候感觉很负罪,但是就是提不起劲来学习;看到长得好看的学霸带着女朋友在自习的时候感觉很负罪,但是就是提不起劲来学习。
也会害怕挂科不能毕业,于是强迫自己的大脑去扫描下书本,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反正也算和大家一样是在学习的人了。
看了10分钟的书,稍稍抚平了一下不学习的罪恶感,于是又刷了半小时的微博奖励自己,牢牢记下了章子怡什么时候生的娃,记下了邓超掉了多少粉,可就是记不住刚刚到底学到了什么。
又觉得自己像个死不悔改的罪人,即使你用满清十大酷刑,我也学不进去。
浑浑噩噩度过了两年大学,各方面也拿不出什么成绩。
到了大三,不得不开始为以后的路打算了,开始去参加一些大神学长学姐的讲座,想借鉴下前人的经验,为自己找点方向感。
慢慢听到好多别人的故事,或传奇,或平淡。
赵学长,高大帅气,有女票,大一大二连续两年拿了国家奖学金,拒绝了清华的保研资格,去上海学金融。
我问他,你本科和研究生学的专业差距有点大,研究生学起来不怕跟不上吗?
他说,因为一直喜欢金融,但是高考的分又没上金融系,所以从本科就开始自学金融知识,参加金融社团、比赛,积累知识,所以基础还是扎实的,自己本专业也没敢松懈,毕竟要争取保研名额。
明明长相就已经可以让他不用努力了,他还是选择了成为每天早晨最早进入图书馆的那批人。
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多么重要。
吴学姐,获得排名全国前几的某商学院的硕博连读保送资格。
我们调侃她,人家说女研究生找对象都困难了,你还敢读博士,是不是想做万年单身狗?
她也自嘲害怕自己变成没人要的女博士,只是因为一直坚定了想当大学老师,所以必须得念博士,也乐在其中。
为自己的理想多付出一些时间,哪怕付出注定是很多年,在她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每个人都知道应该要努力,可是道理听了八百遍,在脑子里终究留不住一集康熙来了的时间。
为什么我们总是找不到动力去学习,去像别人一样努力?
因为我们不敢想象未来。
仔细想想,如果我维持现在的生活状态,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毕业后身边的同学保研到好学校、进入好企业,那我会如何?如果到了30岁身边的人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那我会如何?如果到了年老的时候老无所依,我有没有能力养得起自己?
不要期待会有人把你埋在春天里,不努力的人,往往会熬不过冬天。
很多人会用“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来安慰自己。
但是路的不同,应该是所见风景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而不是别人选择了康庄大道,你选择了门前的水沟,这种不同造成的是视野的不同、前途的不同。
没有人不想事业成功,没有人不想幸福美满,没有人不想做人生赢家,可是还有太多人在应该学习的选择了厌学,在应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得过且过。
因为没有人会愿意相信自己未来会一事无成。
可现实是,未来买不起房的那一批人,未来啃老的那批人,未来领救济金的那批人,一定是从现在的我们中间分离出来的。
你怎么确定那不会是你?
所以,如果你现在很厌学,如果你不想因为现在的状态给自己带来一个悲惨的未来,请静下心来学习吧。
在课堂上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学习这件事永远不会晚,只有不用心。
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然后,学习。
————————————
2 ————————————
简枫同学分享
上了大学之后,每天一睁开眼就是:我想退学。
这对于以前的我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因为学习这件事情苦恼过。
我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数学,有意思;语文,这些诗啊文章啊,写得怎么能这么好;英语,真好听;地理,又可以听老师讲奇闻轶事了...这么多科目,每一门都很有趣。
遇到困难,不懂的地方,没事,慢慢想,想不出来问问同学,问问老师,再不行,不想了。
遇到自己能解决的题目,觉得很开心。
如果能帮助一个同学理解他没理解的问题,那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巨大的成就感了。
从来没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每天学习,不就跟我每天都需要吃饭一个理?
都是吸收新东西,按今天的话来说,学习就是每天的小确幸。
怎么一上大学,就变了呢?
明明身边的同学比高中的时候都更爱学习,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我却觉得他们乏味,至极。
我甚至时常在心里幻想着一个场景。
我冲着一个学霸大喊大叫,歇斯底里:“你告诉我,为什么要学习,你告诉我啊。你每天学这破玩意儿不觉得无聊吗?”
他妈的学习是为了什么?
我甚至很想跟他说,你别学了,要是为了工作,没必要,你到了工作,全部重新学,要是为了学术,更没必要,都成年人了,自己的脑子能不能做科研心里没点数?
是我自己没准备好大学的学习?是大学教育模式使我抵触,厌恶?是我自己根本没想清楚我到底喜欢干什么?是我自己懒惰,愚昧还嫌弃别人努力?
就这个破问题,从大一开始一直纠缠着我,纠缠到我现在大三,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都大三了,我居然还在思考我这辈子要干什么,真他妈,丢人。
于是我跟别人讨论这件事情,说:你觉得学习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拥抱各种各样的世界观和思考模式。
人家很好笑的看了我一眼,说,成绩不好你能干什么?
噢,原来是一个敲门砖。
反正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累积敲门砖修葺金字塔往上爬的过程,爬到哪里,我不管,往上超过别人就行。
我先上一个好大学,我就敲开了好人脉的大门,我再上一个好专业,当然什么是好专业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总之,专业里的好成绩,我就敲开了好工作的大门,之后是好的老公/老婆,好的学位房.....
我承认,这个路子没毛病,大多数人都这么过来的,人家照样过的幸福,并且还觉得自己奋斗在康庄大道之上。
我只是心里控制不住去想,我这么一辈子,如果不想清楚我想要什么,我就这么浑浑噩噩被大部队拥挤着往前走,即使是在往前,那好像,也挺没意思的。
我唯一的答案是,积累资本。
这个资本可以是钱,可以是好成绩,可以是过硬的专业技能,甚至可以是好爹好丈母娘,这样等到了你突然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想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甚至是生活的目的的时候,不至于悲哀的发现,自己什么资本什么准备都没有。
我现在在把我自己割裂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了养家,为了糊口,做各种我觉得无聊的事情,只是为了在人生可能遇见的各种意外比如天灾比如车祸比如疾病到来之前,有钱让我的家人我自己能够有尊严的扛过去。
另一个部分,不为任何目的,只是随心而动。
我选择平和的接受,这世上就是有那种幸运儿,总是能早早的遇到携手一生的人,早早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该干这个,不干不行,而这个幸运儿不是我。
又或许,人生本来就没什么目的,我这样感悟人生的活法,有没毛病呢?
————————————
3 ————————————
梅欣欣同学分享
我觉得到了大学,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比如自己的习惯、性格、一直以来坚持的信条和原则、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规划等等。
在我看来,应该先想一想,回顾从前,自己期待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自己为大学生活做出了怎样的规划?我相信大家应该有想过,但是真正到了大学,生活变成了什么样,跟自己的期待有什么落差?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
我在大学时也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也读了一些哲学书籍,但依然找不到方向。
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我上了他的美学概论课,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美学的兴趣,对哲学学习的方向,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所以我想我们大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同喜欢的老师开诚布公的聊一聊。
在我看来,懒并不是借口,我相信有那种天生就享受辛劳的生活,在辛勤与奉献中获得快乐的人,但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懒的,都是好逸恶劳的,都贪恋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底线和原则。
有的人每天8点起床,他无法接受那个8点半起床的自己,但有的人觉得在下午2点之前起床就可以。
有的人多玩一秒钟都会觉得内心痛苦,但有的人愿意为了片刻的满足而错过那些一生再也无法聆听的一门课。
那么自己心中的那个底线划在何处,如今这样一个自己,是能接受的吗?当自己每天“烦躁,没事就睡觉,什么事都想着睡醒了再说。”的时候,心里会有负罪感吗?如果可以接受这样的自己,那就先坚持下去,不要再突破底线。
如果内心不认同这种生活,那就努力改变自己,不被这样的负罪感折磨。
感性点的说,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不就是无限期的逼近死亡。
世间的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活着的意义有很多种,我相信这个答案是自己去寻找的。
而现实点说,我们都并非是什么超然于世的人,未来总要离开父母,总要成家立业,总要独立生活。
只有趁现在快点学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并非是书本、课堂上的,是存在于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的,这些知识也并非都由他人传授,其中的大部分,是自己去发现、去体会的。
关注阳光
关爱健康
前一篇:魔与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