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2018-06-08 19:41:03)
标签:

文化

体育

时尚

历史

财经

杂谈

分类: 抑郁焦虑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说到“精神分析”你会想到谁?不用说,一定是弗洛伊德、荣格之类的大师吧。

稍微了解心理学的读者,可能还会想到这一对亲密的伙伴还为着各自所信仰的理论而反目吧!

事实上,当今不仅精神分析之间的差别小了,甚至,学派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

正如曾奇峰老师讲的:“我本人使用的一些精神分析技术,被一些超级聪明的同行看成是行为主义的。”

学习心理学的人,不会不知道“曾奇峰”这个名字。

他就像我国心理学行业的超级明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加入到心理学这个日渐红火的队伍。

曾奇峰所著《你不知道的自己》已经成为心理学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初级科普。

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正成为社会日益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好奇。

资深的心理医生,不用药物,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社会发展的压力使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自我。

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等情绪在无形中蔓延,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渐凸显,这已经成为困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问题。

如何摆脱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的心理问题,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不知道的自己》里面的文章,就像他们做治疗一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个性特点、处事风格等。

《你不知道的自己》是资深治疗师所写的手记、随笔、杂文和小说等。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98年)。

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首任会长。

湖北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

熟练掌握英、德两门外语,全国独家心理咨询杂志《心理辅导》专栏作家。

著有《你不知道的自己》、《幻想即现实》等专著。


对于学术之争,曾奇峰老师的解释是:关于心理的所有科学理论,本质上不应该是完全冲突的。

整个人类的派系之争,都是我们的气度和智力发展尚处在低级阶段的表现。

曾奇峰老师认为,我觉得没有任何的学问,能看见真理。

相较于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甚至是“身心灵”,精神分析的地位并没有比较高尚,只是我们各自选择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诠释眼前所看到的现象,以及,守护自己所相信的东西。

只是当我们选择某套理论,也表示我们选择了一条将被挑战、将被检验的路。


曾奇峰老师认为,精神分析是科学,但又不仅仅是科学,它同时还是艺术。

这貌似有点高于科学的意思。

对精神分析的实证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越来越热门。

比如德国法兰克福弗洛伊德研究所,原来是临床、培训和研究一体的机构,现在变得越来越科学化了,即很多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中,培训的功能,已经被另外的机构取代。

全球精神分析科研的结果,已经可以用浩若烟海来形容,可惜,我国这方面几乎还是空白。

精神分析作为艺术那个部分,是不可以被科研的。

就像爱情不可以完全被科研,音乐也不可以一样。

曾奇峰老师认为,全世界被政府或保险公司认可的心理从业人员大致分两派:一是大学教授们的学院派;二是在医院或者私人开业的临床派,主要是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

这两派有时候扯皮,有时候也合作。

唯一的途径:多读书、多交流、多实践

应付苦难是精神分析该做的事儿,享受生活才是你该做的事儿。

若不能如此,精神分析还远不如夏夜街头大排档的一盆小龙虾加几瓶啤酒呢!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也许,曾奇峰老师的一些心理学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品味——

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