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30
  • 关注人气: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晾晒的内衣内裤被偷了,他一点也不急

(2018-06-06 08:33:02)
标签:

情感

时尚

娱乐

文化

佛学

分类: 人际关系

她晾晒的内衣内裤被偷了,他一点也不急

笑茵告诉余伟一件奇怪的事。

 

她们女研究生楼上最近连连发生失盗现象,女研究生的内衣内裤一旦晾在外面,就被人偷盗了。

 

她的一件内衣也丢了。

 

“真恶心!偷什么不好,偷人家那些东西!”笑茵摇着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不这样认为。我在国外的时候……”

 

“你能不能不说‘我在国外的时候’这几个字,多别扭!”笑茵嗔道。

 

这是他们正式确定恋爱关系的第七天。

 

他们是在网上认识的,一周以后,他们就在现实中见面了。

 

互相都很满意。笑茵惟一对余伟不满的就是,他老是把“我在国外”当作开场白。

 

刚开始时,以女孩子的虚荣心,她还是颇有些自豪感,后来宿舍里的女生说他像《围城》里的某个人物时,她也就觉得他有些愚了。

 

余伟也不生气,继续说:

 

“在国外,这种现象实际上很多,尤其在美国等一些工业文明很发达的国家。

 

我的意思并不单是说发生的事件比我们多,还有他们比我们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与治疗。

 

我也曾临床接触过好多例。

 

起初,我也觉得这些人的行为很恶心,后来我就不这样认为了。

 

他们是有病,有心理或者生理方面的疾病。他们是难以自控而为之的。”

 

“我就不信,他们连自己的行为也控制不了。

 

我看,他们是缺乏起码的道德羞耻感,已经构成犯罪,应该将其绳之以法。”

 

“太偏激了。你以为这些人不痛苦吗?你以为他们就想这样吗?

 

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合适,可是他们由不了自己。

 

再说,这些人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原因之一就是道德的约束,使他们有了心灵上的疾病,如窥阴癖、露阴癖——你还没听过露阴癖吧,就是专门在异性面前露出他的那东西。你大概没见过吧?”

 

笑茵就笑,虽然没有回答余伟,但却想起了上初中天天挤公共车的时候。

 

班上有几个坏男生,一下课就在那里大声地说一些下流的事情。

 

实际上有时候,他们是专门说给她们女同学听的。

 

听他们说,他们经常在车上碰着一些男的,专门把那东西掏出来,在女人身上蹭。

 

真恶心。她们好奇,可是既不敢看,又想知道是不是那样。

 

最终还是没看到。

 

上大学的时候,女生楼上住了一层男生。

 

中间的楼梯旁就是厕所,有很多男生在夏天的晚上,常常光着身子走来走去,若看见女生来了,还特意那样。

 

有几个女生爱看。

 

她们宿舍就有一个,一到晚上,她就讲一些男人的事情。

 

说真的,她虽然觉得恶心,但听起来很过瘾。

 

余伟认为不能敌视那些人,他们就是因为被周围人歧视、无视,因为他们内心的自卑,还因为他们不幸的家庭生活才这样的,这不仅仅是他们的错。

 

道理听起来似乎是这样,但笑茵还是气愤不过。

 

无论如何,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这个道理就通了,可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这个道理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余伟为了说服笑茵,又说起一些他见过的变态狂的事情,说得笑茵越发觉得害怕。

 

她倒想通了,不过,她不敢在宿舍里住了。

 

晚上,笑茵的父母要见余伟。

 

余伟请他们到欧亚中心吃饭。

 她晾晒的内衣内裤被偷了,他一点也不急


笑茵的父亲是一个作家,那种老派的很严肃的作家。

 

年轻时候写过不少政治抒情诗,后来写小说,主要写他插队时的经历,实际上是杂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为一体的那种小说。

 

他总是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身负重任,虽然他也没有写出多么出名的作品,但他的这种精神还是令余伟感动。

 

他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话很多,总想和人交流。

 

交谈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表达他对社会和各种事件的看法。

 

他很高兴,他读过余伟的很多东西,包括他的心理学博士论文。

 

余伟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大学时读的是中文专业,发表过一些作品。

 

在国外读博士时,他给国内的一些报刊投过很多稿,都发表了。

 

不过,都是些感想式的文章,思想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

 

吃饭的当儿,笑茵就把她们楼上发生的事当笑话告诉了父母。

 

笑茵的母亲一听很害怕,担心笑茵会出什么事儿。

 

她是一个公务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笑茵的父亲一听,则大骂社会风气的恶化。

 

他认为那种行为是不可饶恕的,但归根结底是社会造成的。他说:

 

“我插队的时候,倒是常常听说过这样的事。

 

那时候吧,是社会不好,而且做那些事的都是些不怎么样的人。

 

我上大学时,就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这种事怎么能发生在大学里呢?

 

大家都在拼命地读书、学习,谁都很珍惜大学里的时光,哪里像现在的大学生,整天想着谈恋爱,浪费大好青春。你看,居然还有这样的事!”

 

“你呀,老觉得那时候好,现在社会环境不同了,你还是老脑筋。”笑茵的母亲嗔道。

 

他一听,更生气:

 

“咱家邻居那个演话剧的老周,还得过梅花奖。

 

他有一个九岁的孙女。有一天,他气愤地说,他曾在楼门口看见几个小孩子在摹仿着电视里的床上镜头,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说,他现在就非常为自己的孙女担心,害怕出问题。

 

可怎么能防得住呢?你总不能天天跟在她后面,也不可能禁止她跟社会接触。真是叫人担心哪!”

 

余伟说:“在国外,人家就不一样,很早就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不光是学校里有这样的教育内容,即使是家长也不怎么忌讳,所以他们对性有一种开放的认识,不神秘,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把这种现象视为禁区。人有一种心理,就是越是禁区越要闯。”

 

余伟给他们讲他在国外目睹的种种现象,老作家大概早就不高兴了,委婉地打断他的话:

 

“现在的年轻人,一说就是国外,仿佛国外的什么都是好的,我们的什么都是错的。”

 

笑茵也白了一眼余伟。

 

余伟感到很委屈,也很后悔,赶紧解释:“不是这意思,我的意思是这种事情在国外是很普通的事,只是在国内才刚刚被人注意。

 

实际上,这种事情在国内也不罕见。只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种可笑的事,却没有认真研究而已。”

 

“研究是可以的,放纵就不行了。

 

就说国外吧,从小就把这些事当成家常事说,孩子稍稍大一些,就有了性行为。

 

你说这是好事吗?国外有多少人在研究这些东西,研究的结果怎么样呢?开放的越多,问题就越多。”老作家显然也在极力地克制着自己。

 

“但开放总比不开放好。”洋博士并不停止。

 

“那不一定。什么事情都有个度。我们老祖宗讲的中庸之道就是这个道理。”

 

“就是要讲这个度,所以要有人来研究。”

 

气氛有些尴尬。

 

两个女人感觉最不自在。

 

第一次见面,就为各自的见解而争论,可见思想不是个好东西。

 

但是男人似乎并不这样认为,非要在思想上战胜对手不可。

 

他们争论了很久,任凭笑茵的母亲怎么调停,两人还是不能停下来。

 

他们后来还争论了英国的离婚运动,美国女人发起的走出厨房运动,等等。女人大概不能理解男人为什么这样非要在思想上争个长短。

 

菜没吃多少,话倒说了不少,脸早就红了。

 

笑茵拼命地给余伟眼色,余伟并不理睬。

 

两个女人生怕两个男人因为争论而产生矛盾,所以就嚷着要回家,这才结束了这次见面。

 

回来的路上,两人一直沉默着。

 

到北方大学一站时,余伟看了看笑茵,说:“到我那儿去吧!”

 

笑茵不说话,犹豫了一下,气呼呼地下车了。

 

下车就意味着和解。

 

笑茵问他为什么非要在第一次见面时争论呢?以后有的是机会。

 

余伟说,他就是忍不住,再说了,如果我在未来岳父面前不拿出些本事和骨气来,他肯定也看不上我,现在至少打了个平手。

 

笑茵终于笑了。她觉得这个书呆子还是挺可爱的。

 

一高兴,她就住下了。

 

晚上,他们终于抑制不住疯狂地做爱了。

 

他问她为什么在第一次接吻时他要的时候她拒绝了。

 

她说她实际上挺保守的。

 

他说,他就喜欢保守一些的女人。

 

第二天早上,宿舍里的女生问笑茵昨晚上到哪里去了。

 

她说回家了。

 

她们就笑。

 

她就问她们笑什么。

 

她们问她,你说呢。

 

她红了脸,争辩着说,我就是回家了嘛。

 

有人就笑着说,昨晚上你母亲很晚的时候给宿舍里打电话,问你回来了没有。

 

她的心一惊,继续听她们说。

 

她们说,她们告诉阿姨,笑茵没有回来。

 

她想,完了,让母亲知道了。

 

这是最让母亲伤心的事。

 

她坐到了床上。

 

她们仍然笑着,看她这样子,就又往下说了。

 

后来阿姨又打来电话,她们就说,笑茵正在楼底下送余伟呢,阿姨再没打过电话。

 

她笑了,脸红得连自己都觉得过分。的确,她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的女人。

 

过去她始终认为自己很先锋。

 

这一天,他们都很想念对方,但又都很满足,没有给对方打电话。

 

以上选自小说《非常日记》。

 

阳光心理指出,小说中出现许多心理方面的障碍问题,特别是偷窃女性内衣的情况,这就是典型的恋物癖。

 

恋物癖是一种和性有关的象征意义上的迷恋,以某些非生命物体作为性唤起及性满足的刺激物,且以其作为经常使用的偏爱的或唯一的手段。

 

恋物对象多为女人的头发、毛绒织品、女式鞋子、手套、内衣裤、乳罩、月经带之类的东西,且多半是用过的东西;也有时是钱包、帽子等等具有“性”的象征意义对象,这些对象的共同象征是“容器”,即女性的生殖器。

恋物癖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特别是与异性交往障碍。

 

他们大多对性生活胆怯或者性功能低下,也很少有攻击或暴力行为。

 

阳光心理认为,与常规的性行为和性现象相比,在人群中存在着一种被定义为性变态的与性有关的行为和现象,比如窥(露)阴癖、异妆癖、恋物癖等,这些现象几乎全部发生在男性身上,他们的性高潮绝大部分也是通过偏差性性行为获得。


自古以来,性往往和道德联系到一起,而偏离常态的性行为、性现象往往被扣以道德败坏的名声,在道德的压力下,人们对其唯恐避之不及。

 

这也导致了存在偏差性性行为的人也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一再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掩盖。

 

比如,恋物癖这一和性有关的癖好容易引起家人对其性专一程度的怀疑,引起家庭的纠纷;异妆癖者会在自己家里穿上女性的衣服体验性高潮,有些时候也会不顾道德舆论的压力穿着女性的服装进入公共场所,这时候往往会被公安机关以扰乱治安为名规劝甚至遣送回家。

 

但是这些具有偏差性的性行为,和道德无关。


阳光心理认为,恋物癖最初会在偶然的情况下与引起性冲动的物品相伴出现,通过该物品引起的性快感的强化作用,直到后来单独获得了快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偏差性性行为往往和个人的生活经历相关,与道德无关。


因此,对于有偏差性性行为的人,首先要能够将其和道德败坏分开,从而正视自己的偏差性性行为,坦然接受正规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才能早日摆脱这些行为带来的阴影和困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