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考前综合症”

标签:
教育健康星座房产时尚 |
所谓考前综合症,可以说没有明确的定义,
但往往可以归纳为紧张、疲惫、焦虑、烦躁等,其结果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易集中,成绩不够稳定。
同时造成细胞内源氧缺乏,学习和考试效率降低。
对于大学生而言,考前综合症多由于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期末阶段采取浸泡式、灌输式学习而产生的副作用。
其症状可表现为无名火时常发作、与宿舍同学关系闹僵、不愿意搭理他人,等等。
严重的可进一步引起宿舍矛盾。
凡是经历过高考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验:
记忆力下降,越想记住的东西越记不住,越是着急越记不住;
整天心慌意乱,易怒易哭,本来会做的题也不会做了;
茶饭不思,晚上睡不着,或饱受恶梦的困扰;
老是想上厕所,手脚冰凉或是两眼发黑……
这种为学生所司空见惯的考前现象,其实是一种称为“考前紧张综合症”的心理疾病。
这是因为考生过度焦虑,身体的植物神经系统紊乱而造成的。
据阳光心理的调查,女学生因为较为敏感,具有容易向外求助的心理特征,
因而较易患上“考前紧张综合症”,到医院就诊的患病学生中女孩子占了九成。
另外,重点学校的学生因为父母和自己的期望值都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在心理上也易出现问题。
阳光心理认为,保持适当的紧张能刺激大脑,使思维保持一定的活跃状态,
这是十分正常的,对考试也是有利的。
但若是过度紧张,则需要在考前做适度的调节。
阳光心理对患有“考前紧张综合症”的学生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心理调适的建议:
一是保证正常休息,劳逸结合,若出现紧张状态可尝试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
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出气3-4秒,连做三次,可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状态。
二是可吃些带辣或酸味的食品,刺激食欲,可多吃水果和鲜橙汁,宜少吃多餐,不要太饱。
三是家长应多鼓励孩子,灌输“尽力去考就行了,考不好也不怪你”的观念,
在考前和考试期间要多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
四是如出现心跳、手抖、失眠、食欲不振等考前综合现象首先应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
如:睡眠不好是考生普遍的现象,不必焦虑,而应抱着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的轻松心态,反而能够轻松入睡。
如果没有效果,则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或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副作用小的药物。
阳光心理认为,“考前综合症”的产生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来自考试和其他相关的外界压力;
三是自己对考试的信心和认识。
当然,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针对后两个因素采取对应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
来自考试和其他相关的外界压力
如正确认识和对待升学考试,在心理上要允许自己失败,在行动上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
制订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习,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
再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妄自菲薄,这样你就能坦然面对高考。
陌生的考场环境和气氛,也将影响考生的临考心理状态,
我们不妨在考前挤一点时间去熟悉一下考场环境。
在那里,你能找到同你既往的学习环境相似的地方,
这样就能在心理上产生认同,从而抵消考场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考前一周内不要复习安排得过于紧张,要保证充分的睡眠;
考试的当天你不宜去得太早,也不宜匆匆“赶考”而引起心跳过快,
以漫步行走提前15分钟到考场为好,此时更不要向同学提问或讨论问题,
以免因某一点不懂而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你的信心和情绪,从而影响临场发挥。
阳光心理认为,面对考前的种种心理状态,作为考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剖析、思考和调整。
一方面要对考试有全面、清醒的认识,无论考试结果怎样,
都不能一味地把它当作自己发展前途的显示屏,而只是自己在义务教育阶段接收文化知识的一次检测;
另一方面,要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实力,
下一步定会在一个新的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在高考之前,都会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
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会严重的影响高考时的水平发挥,
对于这种考前的心理不良情绪,需要怎么样去调整呢?
阳光心理认为,首先,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考前心理不良情绪。
出现考前心理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对考试的心理压力过大,
在内心中将考试成绩所导致的后果无限的放大,比如考得好就可以拥有了一切,
而考得不好就失去了一切,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认知,是需要进行调整的。
因为考好的动机如果太强烈了,就会导致你发挥失常。
考试动机与考试成绩的关系也是如此。
心理学认为,当你在考试中取胜的动机过于强烈,并产生了极度紧张的心理时,
对考试成绩的担心会严重干扰和分散你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思考力和记忆力,
并且在考试中稍遇困难,就会引起恐慌。
而这些不良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考试。
而学习的焦虑,也会影响我们的考试,如考试、分配工作前均会焦虑。
在考前,常表现为对自己已学习的知识是否牢固不断产生怀疑,从而在平时学习、考试中产生焦虑。
那么,如何对待考试焦虑?
一要改变对考试的认识。平时考试是检查自己学习情况的手段,目的是查漏补缺,完善今后学习。
二是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适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定指标,以便逐步提高。
三是要重视考前复习,做到心中有数。
四是对自己要有自信心,焦虑的根源在于对自己平时学习缺乏信心,所以,自信心越强,焦虑就越会减轻。
五是要掌握考试时科学答题的方法,减少失误,可以在客观上淡化焦虑带来的心理障碍。
六是考前和老师一起分析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主观上淡化考试前后的紧张气氛。
对于考前心理不良情绪的调整,阳光心理整理以下几种调整方式:
1、对考试的认知调整:不要将考试当成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考得好就是天堂,考得不好就是地狱
2、增加自信心:对自己要有自信,只要自己努力的去做了,那就一定可以考好。
就算没有考好,也不能用考试的成绩,去评定自己的能力。
3、心理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
考试前学生受到的消极暗示很多,因此特别要注意消除消极暗示影响。
每个考生的心态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变化不尽相同,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暗示进行心理调整,强化信心。
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学习能力,我一定能成功!”
3、情绪调整:多进入一些放松训练,不要让自己过于的焦虑与紧张,
适当的焦虑与紧张是正常的,也可以帮助你的考试发挥,
但是过度的焦虑与紧张就会反过来影响你的发挥了。
对考试的信心和认识
一、重新认识考试的功能。
考试只是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一种检测。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无数次各种形式的考试,有无数次的机遇,一次考试的成败怎能决定命运呢?
二、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的评价。
每个人的能力固然有高低,肯定有些人的能力比你强,
但也有许多人的能力不如你,只要你已竭尽全力,便应问心无愧,完全不必去过分计较他人的评价。
三、重新认识考前的准备工作。
临考前,不少考生开夜车,搞题海战术,这不是复习的好办法。
不要为自己没有人家复习的时间多而焦虑,
因为考试主要体现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与运用,而这些不是临时突击所能解决的。
因此,面临考试应充分相信自己平时的积累,放松精神,复习安排要劳逸结合,睡眠要充足;
考试时,充分自信,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有最佳发挥。
而过于担忧自己的复习准备,则会使大脑负荷过重,
导致考试时大脑兴奋与抑制失调,影响正常的水平发挥。
四、重新认识考试失败。
考试失败怎么办?事实上这不是考试前所思考的问题。
考试之前,谁也不能预料结果,先担心失败,这是无谓地分散精力,是不明智的。
面对考试要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
即使考试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悲观绝望,你可以从失利中总结原因,通盘考虑,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五、为了进一步调节考试心理,控制考试焦虑情绪,还可采用放松训练。
如:每晚静坐10分钟,排除杂念,进行肌肉紧张和放松学习。进考场前作深呼吸,使情绪放松等。
只要我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改善,
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考前综合症”就不是不能克服的顽疾。
当然,如果你感觉自己一个人的战斗力不够,也可以寻求阳光心理的帮助。
阳光心理始终是您最专业、最可靠、最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