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30
  • 关注人气: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孝心,是你依然需要他们

(2018-05-11 11:29:03)
标签:

文化

分类: 社会心理


 真正的孝心,是你依然需要他们


心理学上有一条:有时并不是你去帮助别人他才喜欢你,却是让他来帮助你而使他喜欢你。
实际上,抑郁症患者有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孤独,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人们不需要自己了,即使在人群中也觉得离得很远,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感觉,因此治疗抑郁症很重要一点就是让他有事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人们需要的,而不是被社会所抛弃(严肃科普:文中涉及个人姓名,均为化名)

袁太太的案例,是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少有的上门咨询的案例之一。

当时是袁太太所在社区到阳光心理寻求帮助的。

袁太太将近70岁的时候,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之后她将自己整天关在屋子里,不与外界交流,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任何人都无法接近

她看过社区的心理医生不奏效

直到阳光心理的首席咨询专家蒋庆伟老师去访问她,蒋老师知道她患的是严重的抑郁症

蒋老师来到袁太太家,也不和她交谈,只是用心观察。

终于,蒋老师发现在一个窗台上有一盆鲜艳的花,那是一种很难培植的花,就对袁太太说,这花真的不错,我见过许多人都没养这么好,请问您是怎样培植的

袁太太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说出了她的经验

蒋老师说,您能帮我培植一盆吗?袁太太想,反正也没事,于是答应让他过些时候来拿

袁太太真的为蒋老师养了一盆好看的花

些时候,蒋庆伟老师又上门对袁太太说,许多朋友看了那花以后都赞美不已,纷纷问是哪里来的,都想要,能不能再培养几盆

袁太太欣然答应了,而且感到从未有的快乐

后来在蒋庆伟老师的建议下,袁太太开了一个花卉培训班,帮助许多人学会了养那种花,她感受到这个社会人们还需要她,活着也有意义。

自然抑郁症也好了。

 

阳光心理《存在主义》团体活动如火如荼,已经同时开设三期,学员报名还在继续。

近期《存在主义》团体活动中,学员分享了关于“被需要”的个人体验。

来自洛阳市某高校的周同学分享——

其实人活着最大的意义是,被社会被人们所需要

人的最大需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人只有在被需要中找到自身价值,如同一块金子埋在土里,无人所知,和一块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一个不被他人需要的人,就像被社会抛弃了一样,活着没有意思如同行尸走肉。          

如果感觉到自己不被“需要”了,那么任何人都会突然陷入空虚和落寞,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是否“被需要”,是判断自身“存在感”的一种方式,很显然,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被动方式。

我自己目前就是一个“被需要”情结佷严重的男生,认为“不被需要”就是“不被在乎”,佷沮丧。

所以,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锻炼身体,才能使人“需要”,获得存在感,男人尤其如此。
“被需要”换句话说就是你“有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遗憾终生,如果没用,就是多余。
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无用和多余。

“被需要”实际上是一种欲望,能够激励一个人,促进成长;也能够摧毁一个人,使他放弃。
而成熟,以我的薄见不该是量的积累,而应是一种质变,只与自身存在感的确立与否相关。
所以一个人的成熟是人格的成熟,以他(她)可以自主地确立其于现实或意识中存在为标志。
康德认为自由就是自主的,那么成熟的人就是自由的理性的人,不受欲望支配,与“需要”无关。

“被需要”还可以变相理解为“所有权”。

比如在童话作品《小王子》里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叙述:
“我有一朵花,我每天都给她浇水。我还有三座火山,我每星期把它们全都打扫一遍。连死火山也打扫。谁知道它会不会再复活。我拥有火山和花,这对我的火山有益处,对我的花也有益处。但是你对星星并没有用处。”
我是有用的,于是被需要,我为他人做事或者他人使用了我,同时我也拥有了他人并且我们成为一体的了。

 

来自某企业的魏女士分享——

在儿子3岁时,与丈夫 离婚,离开了儿子

现在儿子15岁了,我希望儿子回到我的身边,所以我加倍地爱他,满足他,可是儿子每次住两天就走了

问儿子为什么不留下来,儿子说,我是同情你才住两天

言下之意,不是需要,而是需要他!

这件事让我感到非常伤心,儿子小时候需要母爱时,没有给他,现在加倍地偿还,儿子却不领情,我却成了被需要了

也许人在付出爱时,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同时,同时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换句话说,当人们需要你的时候,如果你吝啬自己的爱、自己的能力,你就会成为一个不为人们所需要的人,变成一个远离人群的孤独的人。

 

来自洛阳市某银行的侯女士分享——

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记得刚结婚没多久,有一次跟我妈通话,她告诫我:你得学会适当撒娇,你妈这辈子强势惯了,就是学不会撒娇,所以也没多受你爸宠爱,闺女,这男的还是喜欢小鸟依人的。懂不?

我当时哈哈一笑,妈这个还用教啊?我会!

话说撒娇真的是对付男人的利器吗?未必。

但撒娇这种行为总是会激起男人的一种被需要感,不是在你眼中他高大了多少,而是他自己会感觉瞬间高大了很多,底气也会很足男友力一下子就会提高很多。

仔细看看你身边的那个男人。

是不是下班后总是躲在办公室或者和别人喝酒打游戏去。

这是为什么呢?做这些的时候让他有成就感,快乐。

所以这也就是人类为什么发明了工作,因为家里不需要他!

不重要的感觉在心里越来越强,他们就开始责怪对方:你让我觉得自己不重要!

 

来自洛阳市某中学的吴老师分享——

我爱人的奶奶,今年88岁,以前是名裁缝,这门手艺是她的骄傲。

现在我的鞋垫,家里的暖气罩,哪里需要缝缝补补,全是奶奶做的。

当客人来了,我们会说这些都是奶奶做的,她都88岁了。

奶奶会很得意。

我能感觉到她的幸福。

原来,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前两天我和朋友去偃师办事,顺便看看她老家的父母。

朋友妈妈问要不要做午饭,朋友说:不用了,去外面吃饭好了。

我说:“别啊,让阿姨做饭,我要去你家吃饭。”

朋友说:“他们做起来很麻烦的,都七八十岁了,做得也不一定好吃。”

“不。他们现在这个年纪,如果能为子女多做一点,他们会很开心的。让他们忙一点没关系,口味如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爸妈觉得被需要了。”

朋友同意了。

等我们到她家的时候,两个老人正忙得不亦乐乎。

午饭吃得很欢乐,老爷子还拿出笛子、二胡,演奏了几曲。

临走时,老人还给准备了几包自己做的特产,我很大方的收下了。

阿姨和老爷子都喜笑颜开的,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幸福。

 

来自洛阳市某高校的霖霖同学分享——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有所感触,觉得就像谈恋爱一样,被需要会感觉幸福。

还有好多哥哥姐姐的回应是这样的。

施比受更幸福,小时候是姥姥带的,曾经想过有一天姥姥走了就失去一个非常爱我的人,我一定会很想她。

可是真的到了那一天,我才发现,我很想姥姥并不是因为失去了一个爱我的人,而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去爱她了!

那一天我忽然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从哪以后我再也没有顶过父母,即使有时候和父母很生气也会克制过去,因为我不想有遗憾,不想有一天我想温柔地爱他们的时候却再也没有机会了!无法施予爱比得不到爱更伤心!

爸爸活着的时候每次回家,爸爸都笑的跟个孩子似的。

每次都会在门外等着,嘴里还叨念着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怀孕的时候就为了我一句吃猪血,大冬天五点跑到临村给买新鲜的回来。

可是却没有见最后一面,父母都是无私的,有时候只要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喊一声爸妈都是无比的幸福!愿天下父母安康!

 

存在主义团体蒋庆伟导师指出,大家分享的很好,被需要真的是一种幸福。

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用,根本谈不上幸福。

父母年纪大了,并不是什么事都不让他们操心才是最好。

对子女什么忙都帮不上,他们会认为自己没用,挫折感会很强。

找些不大的事儿让他们操心,例如偶尔跟他们请教一下工作的问题,偶尔请教一下人生的问题,偶尔让他们帮准备点特产,让他们有被需要的感觉,这就是幸福。

所以,想让老人觉得幸福,也很简单:让他们觉得被需要。

完美的人生不是有多少财富而是生前有多少人在你身边死后又有多少人在你墓前!

事业,家庭,友情,亲情,爱情,等等都成功了才是成功!

财富只是一个生活需要罢了无需看的太重能者多劳而已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