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乐园”

标签:
育儿健康 |
分类: 社会心理 |
这两天,对所谓的“问题学生”的残忍教育方式再次出现。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焦俊杰、黄思农报道:关小黑屋、被打戒尺、被“龙鞭”打、饭菜差……这两天,知乎用户“温柔”发表网帖“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爆料南昌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存在问题后,引发广泛关注。
在豫章书院的官网上写着招生简介:我校分项开设:修身初中学堂,心理教育学堂,大专预科学堂。男女分区管理,面向全国常年招收:沉迷网络游戏;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叛逆;习惯不良;性格缺陷;暴力倾向;心理偏差等家长和传统学校难以教育和引导的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目前该网页已经打不开。
互联网的宣传让全国各地的“问题学生”被送进这里。李晓是江西宜春人,李晓的妈妈也是从网上了解到豫章书院,咨询后就把她送进来了。“一个月只能见一次家人,学校规定不能哭,不能说想家。”
学生被关“小黑屋”称“绝望”
对于一部分被送进去豫章书院的学生来说,第一次“历练”是“小黑屋”。多位学生接受记者采访的学生说,他们在里面的感受是“绝望”、“想自杀”。
凌晨被抓走的李晓一进学校,就被扔进“小黑屋”,“那个时候,小黑屋是整个大屋子,里面有很多铁门隔开四件房间。”李晓说,“水泥地,没有床,虫子乱飞,环境很差。”
李晓说,关在里面的时候,有一个当过兵的被押进来,打破灯泡,反抗,结果被打了一顿,吊起来挂了几天。在隔壁的李晓听见了惨叫,害怕极了。
一位2014年因叛逆被送入该校的学生张华告诉记者,刚被送进来时,就被关进“小黑屋”。“一进去就被六七个教官围着,把身上所有手表、皮带、眼镜等有‘危险’的东西都脱掉。”那七天,张华的吃喝拉撒睡全在一个差不多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没出来过。“感觉被绑架,后面几天有想死的心,想过撞墙。”
为什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始终逃不开暴力手段呢?
健康的孩子,才有健康的未来
在封建时代,在父权、君权和尊卑有序的封建思想下,形成了“师为尊,生为卑”的观念,因此孩子顽劣,遭到体罚很常见。
但即使在那时,“打”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戒尺体罚也是点到为止,体现严厉即可,不是宣泄情绪的愤怒。
舆论曾一度批判暴力手段的教育方法,却仍有父母买账。从豫章书院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父母望子成龙之心切,但也看到了他们确实是“不会教育的父母”。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的方法,就是上行下效。比如家长教孩子孝道,自己就要身体力行,孩子自然也会做到。推而广之,要教别人首先自己要先修身,先做到,然后再用身教言教去影响人,甚至达到不言而教的效果。育,老祖宗认为教书育人的首要目的,是使孩子做一个善人,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
人不是机器,孩子更不是。要知道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满足和自由,不要把分数看的很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学的不是考试技巧,而是知识,保留住自己的好奇心。要懂得宽容,而不是纵容,懂得亲情,而不是溺爱,懂得赏识,而不是抱怨,懂得尊重,而不是辱骂,懂得放手,而不是束缚。
“问题学生”只是没成长成父母希望的样子
听过一个故事:魔鬼有一张床,尺寸是现成的。它每每守候在路边,将路人揪到床上。碰到身体比魔床长的,就将头或脚锯下来。遇到矮个的,魔鬼就将路人的脖子和肚子像拉面一样抻长。只有极少的人是刚好符合磨床的尺寸,多数人要饱受折磨,身心俱残。
其实,“应该”就是家长心中的魔床,你应该听我的话,你应该好好读书,你应该感恩于我的付出,你应该当官,我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有效的等等。凡是不符合“应该”的就是有问题的,就是要掐头去尾或硬生生拽长的。也许,什么也不做,只是及时将自己心中的“魔床”清理干净,问题就少了很多,这也是做好“问题减法”的开始。
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了上述的问题,作为家长也不是直接把孩子送去这些教育机构,不管孩子的态度,这首先就违反了教育的一个本质“尊重”。
阳光心理专家建议,如果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比如:孩子出现厌学、网瘾、人际交往障碍、早恋等问题,请尽快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