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考试焦虑的阴影,让她走进了名牌大学

标签:
健康文化教育 |
分类: 阳光案例 |
经了解,来访者王某,女,19岁,有一弟15岁。其父母均为高级工程师,对女儿关心备至,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母亲任劳任怨,但对她的学习要求严格。来访者性情温顺、内向,没什么朋友。小学到初中学习很不错。中考时顺利考入省示范高中。从进高中校门的第一天,学习就相当刻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然而,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几次考试大起大落,总体在年级属于中等水平。为此,她很着急,更加努力学习。她通过和班主任交流,把座位调成了考试第一名这位女同学的同桌,目的很明确,就是以这位女同学为榜样,向她学习,力争赶上全年级优秀的同学。可是就在最近的一次阶段考试中,听到同桌奋笔疾书,流畅答题的声音,情绪越来越紧张,原来记得牢牢的东西,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且自感有紧张、头晕、手心出汗的体验。结果,这次考试几门功课成绩较前有了较大的退步,年级名次下降了一百八十多名。自己非常沮丧。从此,她就对考试产生了特别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够全面。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在答题时听到同桌流利的写字声更加重了紧张的情绪。曾经出现头晕的体验,考试成绩也不理想。现在处于高考前冲刺阶段,几乎天天有考试,听到要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
母亲向老师陈述:王某是家族同辈的唯一女孩,她的伯伯叔叔还有姑姑家都是男孩,她的奶奶很亲她,她的父母对她要求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学习都很努力,表现突出,学期考试成绩很好时父母会给她买她喜欢的礼物,如:复读机、自行车MP3、衣服等。同学关系一般,没有太多的朋友。个性强,考试成绩总想超过别人。
原因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社会因素:升入高三,高考将至,学校高频率的考试带来紧张的氛围,加上父母的期望,引起来访者较强的心理压力。
2、心理行为方面因素:
⑴
⑵
⑶
⑷
接着蒋老师让来访者做了两个测量:⑴《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分75,超过标准分25分。
.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减轻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认知。
近期目标: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来访者正常学习生活。
最终目标: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确定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是: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而非事件本身。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认知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咨询,王某再次的心理测量结果:SAS测量,总分54,超过标准分4分,焦虑水平明显下降。SDS测量,总分49分,在正常范围内。王某自己也感觉心情平静了许多,许多事情也想开了,失眠现象也消失了。对高考和周围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决定好好学习,扎扎实实的准备高考。高考结束时回访王某考上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