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界限

标签:
育儿情感健康 |
分类: 心理常识 |
界限感模糊,直接导致家庭中的成员都充满着焦虑。
因为每个人不仅要负责自己个人的事,还有其他家庭成员的事,有时候,父母和子女感到不快乐,缺的正是一份恰到好处的界限感。什么是界限感?界限感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比如,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自己该处理的事情也依赖他人。中国家庭很少有界限感,人们关心别人的生活多过自己的生活,其实,越亲近的人,越需要界限感.
婆媳之间的对峙、夫妻之间的矛盾、情侣之间的纠缠、父母子女之间的争执很多时候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界限感太模糊。
清晰的界限,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尊重、支持对方的选择。界限并不意味着对家人疏远和隔阂。人们常说西方人家庭观念淡薄,实际上,他们的家庭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能保持一种界限感,既平等相处又各自独立。
如何提升家庭界限感呢?明确家庭成员的分工,比如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尽量少插手,分清哪些是家长该做的,哪些是老人该做的,哪些是孩子该做的,尊重、接纳彼此的选择,尊重家人的隐私,即使一家人,也需要有个人的自由空间,制定家规,孩子需要界限,需要独立,不是说父母对孩子生活无作为,可以制定一些家规,防止孩子自我放纵,让孩子自己造成的后果自己承担,守住行为的界限,有了界限感,有了对自我边界的清晰认知,每个人才能懂得做好自己,懂得尊重别人,未来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也会少去很多痛苦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