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宝宝的心理(连载二)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亲子教育 |
3-6岁的儿童。我们一般称之为儿童学龄前期,这时候小儿的身体和心理在逐渐成熟,特别是从3岁开始,这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时期。
身体:3岁的儿童已显得相当活泼、灵巧、讲话流利,整天蹦蹦跳跳的,能够和1-2个小朋友互相配合,玩得很协调;
但这时候的小孩经常会跟大人对抗,到了4岁,又过去一年的时间,就慢慢的比较听大人话了;
小孩的智力和情感的成长速度也非常的惊人,他们有着事事都要自己干的独立欲望和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
这一时期,也正是自己能够形成各种生活习惯的时期,比如说,能独自上厕所,能自己穿衣脱衣,也能帮忙收拾收拾。
大人也应该尽量让小孩做做自己的事,好好地锻炼自己。
到了4-5岁,小孩身长方方面长得特别快,这阶段又称之为身高的第一生长期。
在此之前,小孩的脑袋看上起显得特别大,但到4-5岁时,脑袋和身长的比例因身体增高而发生变化。
慢慢地,婴儿式的特诊完全消失,身材也长得越来越接近少男少女了。
4岁时,小孩已是蹦蹦跳跳,跑来跑去的特别活跃,基本上已具备了所有的运动能力,5岁则较前更为活泼,和一群小朋友玩游戏也能配合的很协调;
在这两年里,大致能确立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吃饭时不会弄得满桌都是饭粒,自己能自理大小便等,也可以自己洗手,洗脸,洗澡、穿脱衣服,会自己单独上床睡觉;
小孩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性认识等也飞跃发展,这从孩子们的集体活动中遵守有关规则可看得出来。
心理:3-4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
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
就这样,3-4岁儿童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
这就是3岁儿童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3-4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
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
3-4岁儿童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4至5岁儿童心理特点------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
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
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5至6岁儿童心理特点------
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
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
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
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和行为: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发展出主动性。如果孩子这些认知受到家长的支持时,他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如果家长不支持孩子,并且因为孩子做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是秘密地做。
成年后会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和内疚、只懂得去安慰别人、回避风险、隐瞒错误。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倾注更多的爱.为使小孩的这些能力有所发展,父母应该让小孩到集体环境中去生活锻炼。
经常和小朋友们玩玩,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培养小孩的自制力和忍耐性。因此,小孩在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其精神发育方面也会得到不少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