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7日,第24期心理咨询师公益沙龙如约进行,大家都来了很多次了,所以非常熟悉,来了之后就很热情的聊了起来,爱学习的丁老师一来,就跟李老师谈起了上次督导的案例。
蒋老师刚一结束咨询,就马上加入了我们的活动。这次是李老师分享的一个案例:一个在新西兰留学了两个月的来访者,她总不能集中精力做实验,很焦虑,因为这牵涉到她是否能留在新西兰,她不能集中精力的原因是,她跟他丈夫离婚了,她总去想这个事情。
李老师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包括这位女士婚姻中,跟婆婆的问题,跟老公的冲突,原生家庭的情况等等。李老师想探讨第二次咨询的方向,从哪里入手?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有的探讨刘女士适应不良的,有的探讨刘女士的恋爱经历,有的探讨刘女士与老公的关系的,有的探讨刘女士的学习焦虑的,有的探讨刘女士与妈妈的关系,有的探讨刘女士婆婆对她婚姻的干涉的。
接着大家一起讨论出了两条思路,一条是从她的留学适应不良入手,一条是从她对离婚的看法入手。探讨后我们进行了演练,蒋老师做了模拟。
我感觉蒋老师好厉害,把那么难的问题都可以攻破,蒋老师说:
1.针对来访者的问题,我们要把她拆解开,如果混在一起,一团麻的话,来访者解决不了,咨询师也解决不了,但如果拆分开,一个一个是可以解决的。
2.一个人在背了好几个麻袋走路,是很辛苦的,但还要求自己走的很潇洒,这个是做不到的。
3.人都有一个思维惯性:当你想让自己不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住会想这件事情。
蒋老师上面提到的几方面的内容对于来访者常见的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性,大家也都认真思考了蒋老师的看法。时间过得很快,2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的在讨论问题,能感受到咨询师们都有很迫切的成长愿望,都希望为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去做一份努力。在依依不舍中,我们结束了督导活动。
热切希望下一次心理咨询师成长沙龙的召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