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要多少恐惧

原文地址:http://www.xlzxyg.com/
更多精彩案例详见;http://www.xlzxyg.com/ServiceShow.asp?id=NIID20140425143247l5sdk8tMSUfm
问:有些书上会所恐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们真的能完全免于恐惧吗?小孩子没有恐惧感的话,会不会让自己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比如不害怕火,就会被火烧伤。恐怖分子没有恐惧,就变得丧心病狂。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的恐惧?
更多精彩案例详见;http://www.xlzxyg.com/ServiceShow.asp?id=NIID20140425143247l5sdk8
适时、适度、适势,就是:刚刚好。不用过度强化、延展、演绎、放大、扩散。庸人自扰,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过度,就不好玩了。
艾克哈特:只有放下对心智的认同,才能超越恐惧
我们不需要用恐惧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你不以手探火的理由是,你知道自己会烧伤,而不是因为恐惧。你不需要用恐惧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起码的智力和常识就绰绰有余。应用你过去的教训,就足以应付这一类实际的事物了。如果现在有人用火或肢体暴力威胁你,你或许会经验到恐惧。这是避险求存的本能,不是我们谈的心理制约式的恐惧。
心理制约式的恐惧来源于你与心智的认同
心理制约式的恐惧,与任何实质的、真实的、即时的危险是不同的。它以许多形式:不安、忧愁、焦虑、神经贸、张力、害怕、恐惧症等出现。这种心理恐惧,总是出于可能发生的事件,而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你在此时此地,心智却跑到未来。这就创造出一个焦虑的间隙。如果你和你的心智认同,而与当下的力量和单纯失去了联系,这个焦虑的间隙就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你通常能够因应当下的情境,但是对于一个只是心智投射出来的事物,你却无能为力——因为你无法去因应未来的情境。
所有的恐惧,只是我执对死亡和毁灭的恐惧
恐惧的肇因似乎很多。恐惧失落、恐惧失败、恐惧受伤等等。可是所有的恐惧,归根究底只是我执对死亡和毁灭的恐惧。对我执而言,死亡如影随形。在心智认同状态下,对死亡的恐惧影响着你生命的每一个面向。举例来说,即使在争辩时对于我是你非——保卫你所认同的心智地位——这种强迫性的需求,乍看似枝微末节的“正常”事件,却是导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如果你认同了一个心智地位,一旦你辩输了,你以心智为根据地的自我感,便遭受到了毁灭性的严重威胁。因此,对那个等同于我执的你,是容不下任伺错误的。错误与死亡无异。战争因为这个而起,无数的关系也因为这个而破裂。
只有放下对心智的认同,才能超越恐惧
因此,任何与心智认同的人,便因此断绝了根植于本体的深层自我,和真实力量的连系,从此便将与恐惧常相左右。已经超越了心智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所以你大可假设,几乎你所遇到的和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活在恐惧的状态下。差别只在于恐惧的程度而已。我们都在恐惧的两极之间起起落落,一端是焦虑和害怕,另一端则是若隐若现的不安和隐而未现的威胁感。多数人只有在恐惧以较剧烈的形式出现时,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相关标签:洛阳心理咨询
前一篇:幸福婚姻如何“且行且珍惜”?
后一篇: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