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自绽五朵生命之花

(2013-07-28 09:31:36)
原文地址:http://www.xlzxyg.com/ServiceShow.asp?id=NIID20130728092231nBy9fsJ7xkof
更多精彩案例:http://www.xlzxyg.com/
 我相信你可以处理自己的问题,如果你需要帮忙,我就在这里,不过由你来决定是否需要。我不会拯救你,你终会有自己的成就,我也允许你犯错,因为我相信你有能力从错误中学习。

 

家长,请别拔苗助长

        种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它便会发芽、开花、结果,顺应天性而生长。

         那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孩子,就像一颗种子。只要具备足够的条件,孩子会开出五朵生命之花:1、连接;2、爱的能力;3、独立自主性;4、价值感;5、安全感。

         然而,大多数父母却是在拔苗助长。我们帮孩子选择穿什么衣服,帮孩子选择读什么学校,帮孩子选择交什么朋友,帮孩子选择吃什么食品……这看似爱孩子的背后,却不知道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丧失了本能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在“被选择”下已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他们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更是人们眼中的“无能者”。

        作为孩子,他们想这样吗?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天性被扭曲。作为父母,我们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吗?很多父母总是吐槽孩子没出息,不自信,不独立,可是我们却从没有想过:我们帮孩子选择,选择,再选择的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更是教会了孩子不负责任。

         一个少年,将进入一个专业领域,理由也许只是父母在年轻时有一个未尽的梦想,有一分难以名状的情结,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他的人生已几近沦为了父母人生的延伸和附属。

        父母们,你的选择是孩子想要的吗?请别再拿爱去“摧毁”你的孩子。

        

 爸妈,别让孩子关上心门

       我家孩子现在8岁,读小学三年级,他一直都很乖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从今年开始他就不跟我分享他的一些事情,从学校回来,问他学校的事情他也不说,问他什么事情,他都说不知道,对此我很是苦恼,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有些小孩不愿意和父母亲沟通?那是因为,对小孩来说,他愿不愿意开口说话,不在于对方爱不爱自己,而在于对方是不是安全的,他开口说话会不会遭到否定、批判、打骂。

       爸,下个星期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让你们去!…… 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妈,我回来了。…… 然后,走进自己的卧室,紧紧的关上了门!

       以上这两种场景,为人父母者并不少见,前者是讲事实,后者是打招呼。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浅入深:打招呼——讲事实——谈想法——谈感受——敞开(做回自我),然而每个孩子天生对人就是敞开的,他们会哭,会笑,会生气,他们随心所欲,他们可以无话不说。如果成长过程中不允许自由沟通,他的沟通层次就会步步倒退。例如说,小男孩哭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反而被父母强制要求男孩要有气概不许哭,那这个小孩就从小学会了压抑他的真实感受;如果孩子随口说了下老师或者客人的小缺点却遭到父母的严厉批评,那他的想法从此就不再愿意轻易出口;如果孩子因为某一次没有跟亲人打招呼却被父母贴上一个不懂礼貌的标签,那他会“破罐子破摔”。如此下去,无论说什么话都遭到打击的小孩,最终会达到回到家看到父母连招呼都不打。

        作为父母,想让孩子在自己面前敞开心扉,就应该学会合理的沟通方式。听到孩子的招呼,要适时回应;当孩子给我们讲事实,要相信他们所讲的;当孩子跟我们谈想法,我们要学会尊重;当孩子谈感受,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一定要学会接纳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你希望你的小孩和你无所不谈吗?你希望孩子对你敞开吗,自问--你给你的小孩安全感了吗?

 

做一个温和而坚持的父母

       林老师讲,我们要做个“温和而坚持”的父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做三件事:1、不伤自尊(否定孩子的人格);2、不羞辱(让孩子丢面子);3、不增加孩子的焦虑。做一件事:心理营养。

      那么,何为“温和而坚持”?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1、带孩子逛商场,TA看到一款非常喜爱的玩具,便要求我们将其买下,如果我们不买,TA便会哭闹,死活不肯继续朝前走,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用餐时间,孩子不肯吃饭而要吃零食,我们不给,TA会扔掉碗筷上演“绝食”,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大多数父母面临这样的情况,除了妥协、妥协、还是妥协。可是,我们却并不知道,当我们妥协时,就已经给了孩子一个胜利的信号,一次、两次……TA就会发现:凡事TA想要的东西,即便爸妈不给,只要他使出“杀手锏”,父母就会毫无办法。

       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父母娇生惯养的表现,我们不舍得孩子挨饿,我们不忍心孩子伤心,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培养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作为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设定界限,在不打,不骂的情况下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温和而坚持,是在帮助自己,也是在帮助孩子。

心理营养:孩子,你可以的!

     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一段幸福的婚姻,一个美满的家庭!

      我们带着爱走进婚姻,我们带着爱来养育孩子,我们带着对快乐和幸福的满满的期待经营着我们的家庭,却在这段亲密关系中经历了太多的伤害,委屈,痛苦,挣扎,愤怒,无助,失望,沮丧!

       常常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总是极尽所能的给到孩子最好的生理营养,可是,我们却全然不知:一个孩子要健康快乐成长,除了生理所需,还需要足够的心理营养。或许,有的父母会疑惑,该怎样给到孩子心理营养呢?

 

     你所做的,孩子的内心都感觉得到。作为父母,要懂得孩子在不同的成长周期需要的心理营养也不同。

       0-3个月,这个时期,父母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尽管他哭,他折腾也一定要让他知道他是我们生命的至重; 

      4月-3周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因素来源于两个:1、妈妈情绪的稳定性;2、爸妈的关系。

       4岁-5周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成长为新我状态,他们会在内心去探索:1、我能做什么?2、我是怎样的人?3、我有什么状态?而这时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要学会肯定、赞美、接纳孩子。

      6岁-9周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学习、认知、成长的阶段,他们会给自己找到一个模范,去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情绪的方法。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自绽五朵生命之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