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来访者,来到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辅导,在咨询中说起一段往事,那时她刚上初中,一次妈妈要和她谈谈“爱情”,她一边泡咖啡一边说:“就说说你和小文吧。”她说自己好像喜欢上了小文,看到他时总有种小鹿撞怀的感觉。这让她很苦恼,觉得自己好像犯了错,虽然强迫自己尽量少和他见面,可是又盼望他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由这个女孩的切身经历让我联想到,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过去(其实现在还有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为“早恋”,视为洪水猛兽。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青春期心理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早恋”这个词用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青涩的苹果”和“恋爱的不适当时期”。
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不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早就想着谈恋爱?
其实,只要看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你就会找到答案。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加上身体也正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让他们不仅对自身感到好奇,而且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此时,很多孩子会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并开始关注异性,甚至为此浮想联翩,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思春期”,但提请家长注意这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必经阶段。
此外,青春期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需要一个宣泄的途径。
和父母、老师表白,可能不被理解;和同性朋友诉苦,可能得不到重视;而和异性朋友交流,常常会得到更多的安慰,尤其是女孩的温柔更能让男孩感到温暖。当本能和心理需求相互作用时,就容易给“爱情”提供成长的温床。
在这里我想告诉家长,爱是人的本能,不能强行禁止,而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对于那些没有恋爱或只对异性萌生好感的孩子,家长要提供爱情辅导,先让他们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头脑一热的冲动。还要让他们了解,异性之间也可以建立友谊。
对于那些已经谈恋爱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要强硬地“棒打鸳鸯”。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试图翻看日记去窥探恋爱的程度和动向。父母可以面对面地跟孩子谈,讨论什么是爱情,爱情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获得一份美好的爱情需要做哪些准备。告诉他们要以学业为重,实现奋斗目标能给爱情更有力的保障。
而对那些失恋的孩子,家长要帮孩子分析对方的优点,称赞孩子有眼光、有魄力。此后,让孩子回忆一下对方的缺点和分手的原因,这能让他们更清醒地意识到问题所在。最后,家长要鼓励孩子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并告诉他们初恋往往是苦涩的,今后一定能找到更称心的伴侣、获得并拥有美好的爱情。
所以,为了孩子更好的度过青春期,为了尽可能的帮助孩子避开“早恋”的苦果,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多谈爱情。家长的坦然、理性、客观就会给孩子传递一种力量与信任,使他们在青春期爱的能力发展方面走的更好更健康。